薄透镜成像中,物距o,相距i,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

题目
单选题
薄透镜成像中,物距o,相距i,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
A

1/o+1/i=1/f

B

1/o+1/i>1/f

C

1/o+1/i<1/f

D

没有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厂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任务:
(1)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答案:
解析: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②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j兴趣,学生增强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图9}

第2题:

景物在摄像器件上成像的大小与景物的大小有关与物距、焦距无明显关系。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凸透镜成像中,若物距为2倍焦距,其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实像

B.倒立等大实像

C.倒立放大实像

D.不成像


正确答案:B

第4题:

凸透镜成像中,若物距为2倍焦距,其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实像
  • B、倒立等大实像
  • C、倒立放大实像
  • D、不成像

正确答案:B

第5题:

透镜成像公式:1/像距=1/物距()1/焦距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

第6题:

摄像机选型时计算焦距(F)正确的公式是()

  • A、焦距=视场距×物距/像场距
  • B、焦距=视场距×像场距/物距
  • C、焦距=像场距×物距/视场距
  •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第7题:

物点至透镜的距离是:()。

  • A、物距
  • B、焦距
  • C、像距
  • D、物体至胶片的距离

正确答案:A

第8题:

焦点至透镜的距离为( )

A.像距

B.物距

C.焦距

D.光距


正确答案:C

第9题:

凸透镜成像有多种情况,当物体放在透镜焦点之内时像结在()。

  • A、物体同一侧
  • B、物体另一侧
  • C、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透镜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

  • A、焦心距
  • B、中心距
  • C、焦距
  • D、光心距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