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割圆术及中国古代数学家所计算的圆周率。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割圆术及中国古代数学家所计算的圆周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割圆术的要旨: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逼近圆“割之弥细,所之弥少“。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与面积近似作为圆的周长与面积。
(2)刘徽计算到正192边形,得到圆周率约为3.14,以分数157/50近似代替圆周率,称之为徽率。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3.1415926<圆周率<3.1415927以分数22/7近似代替圆周率称之为约率,以分数355/113近似代替圆周率称之为密率,又称之为祖率。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秦九韶发明了割圆术,并用于计算圆周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运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这个记录一千多年后才被打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3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家( )曾求出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

A.刘伟

B.祖冲之

C.刘徽

D.秦九韶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曾求出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

  • A、刘伟
  • B、祖冲之
  • C、刘徽
  • D、秦九韶

正确答案:B

第5题:

圆周率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它被定义为圆形之周长与直径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世界上最早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是:

A. 中国数学家祖冲之
B. 中国数学家刘徽
C. 印度数学家阿耶波多
D.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约在公元530年,印度数学大师阿耶波多对圆周率进行计算。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第6题:

《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一,提出了勾股定理;二,《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家知识结构的影响;三,《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B.一,提出了勾股定理;二,阐述了“割圆术”;三,提出了“杨辉三角”

C.一,易数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二,《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家知识结构的影响;三,《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D.一,易数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二,阐述了“割圆术”;三,算命


正确答案:C

第7题:

我国古代最早采用割圆求周法计算圆周率的大数学家史()。

A.西周的商高

B.西汉的刘歆

C.三国时的刘徽

D.南朝的祖冲之


参考答案:C

第8题:

刘徽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注中,提出割圆术作为计算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周率的基础,割圆术的要旨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逐步逼近圆.。()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最早提出了圆周率计算方法的数学家是祖冲之。 ()


答案:错
解析:
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割圆术”。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第10题:

割圆术由谁提出?


正确答案: 割圆术由刘徽提出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