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T3T4的生理作用及调节。

题目
问答题
简述T3T4的生理作用及调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T3T4的生理作用及调节?


参考答案:(一)对代谢的影响
1.生热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使体内某些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多,细胞内氧化速率增加,提高有机体的基础代谢率。T3比T4活性强3~5倍。
2.对糖代谢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肠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从而升高血糖。又能促进糖的分解,加速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以降低血糖。
3.对脂肪的代谢使血中胆固醇降低,同时还可促进胆固醇的合成。
4.对蛋白质的代谢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得分解。
此外对水和电解质有影响,对维生素代谢也有影响。
(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发育。在神经、肌肉和骨的正常发育中起作用。幼年动物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见生长发育障碍,尤其表现脑发育不全,生长受阻,性腺发育停止,不出现副性征。
此外对神经系统和生殖、泌乳也都有影响。
T3T4调节通过长反馈、短反馈和超短反馈使之保持正常的血液浓度

第2题:

简述呼吸的化学性调节重要的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缺氧: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尤其是颈动脉体来实现的。当吸入氧浓度低于16%或动脉氧分压(Pa02)低于60mmHg时出现通气增强,因而这一调节对正常人作用不大,但对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二氧化碳:CO2是维持和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化学因素。CO2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02的变化尤为敏感。
(3)H+浓度:血液中的H+不易通过逝脑屏障。它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引起。当H+浓度增高时,使呼吸加深加快,反之,呼吸运动受抑制。

第3题:

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调节?


参考答案:(一)对代谢的影响
1.生热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使体内某些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多,细胞内氧化速率增加,提高有机体的基础代谢率。T3比T4活性强3~5倍。
2.对糖代谢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肠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从而升高血糖。又能促进糖的分解,加速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以降低血糖。
3.对脂肪的代谢使血中胆固醇降低,同时还可促进胆固醇的合成。
4.对蛋白质的代谢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得分解。
此外对水和电解质有影响,对维生素代谢也有影响。
(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发育。在神经、肌肉和骨的正常发育中起作用。幼年动物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见生长发育障碍,尤其表现脑发育不全,生长受阻,性腺发育停止,不出现副性征。
此外对神经系统和生殖、泌乳也都有影响。

第4题:

简述抗利尿激素(ADH)的来源、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正常成年人一次迅速大量的饮用清水、生理盐水1000mL后,血浆渗透浓度及尿量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抗利尿激素的来源:合成部位: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2)生理作用:
①能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
②增加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促进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提高肾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压梯度,有利于尿的浓缩。
(3)分泌的调节: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②循环血量减少
③动脉血压降低
④疼痛刺激等都促进释放
(4)饮用清水血浆渗透浓度:一次迅速大量的饮用清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减小,对中枢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少,使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
(5)一次迅速大量的饮用盐水:一次迅速大量的饮用盐水血浆胶体渗透浓度减小,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大。循环血量增多,对容量感受器刺激增强,使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

第5题:

简述超短波的生物物理学特征、生理及治疗作用。


正确答案: 生物物理学特征:
(1)热效应:由于人体是一个具有导电体和电介质的复合组织,在超短波作用下,体内同时形成了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其频率更高,电介质的阻力越来越小,就形成了超短波治疗时,位移电流成分占优势,以介质损耗产热为主。但当频率极高时,偶极子就来不及转动或转动幅度极小,使介质损耗下降以至产热减少。这就说明产热随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正比关系,只适用于一定范围之内的振荡频。
(2)非热效应:在超高频电容电场之生物体,受电位差电压作用,超高频电振荡波引起细胞内物质共振,使液体表面张力改变,对一些物质表面张力增高,对另一些物质的表面张力降低。高速交变的高频电磁波作用时,当电场强度最大瞬间,使细胞向电场方向伸展,而场强最小瞬间又恢复原状。适当频率的电场可使细胞充分伸缩,对细胞和组织产生特殊刺激,引起特殊生物学作用。
生理及治疗作用:
(1)对血管、心脏的作用:毛细血管短时间收缩后呈持久扩张;中、小剂量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改善血液循环,利于消肿、消炎;大剂量使血管麻痹,出血,淤血。对心脏无直接作用,可通过迷走神经影响心率。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中、小剂量作用于受损伤的周围神经,可加速神经再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过大剂量抑制再生。中、小剂量作用于头部,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现象,大剂量使脑脊髓膜血管通透性增高,颅内压增高。作用于自主神经节或神经丛,可调节相应节段内脏和血管功能。
(3)对网状内皮系统及免疫功能的作用:中、小剂量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吞噬能力增强,体内球蛋白,抗体及补体增多;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
(4)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作用于肾上腺,使皮质类固醇的合成增多,周围血液中的可的松激素增多;作用于脑垂体,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使血糖浓度短时间增高又下降。
(5)对内脏器官的作用:缓解胃肠痉挛,增强黏膜的血流,改善吸收和分泌的功能;作用于肝,增强其解毒功能和胆汁的分泌;作用于肺部,使肺血管扩张,改善肺功能;作用肾脏,使肾血管扩张,血流增快,尿分泌增多。
(6)对血液和造血器官的作用:中小剂量使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凝血时间缩短,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数增多;大剂量则使这些细胞成分减少。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作用,可见网织红细胞增多。
(7)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作用:大剂量使公鼠精子减少,使母鼠不孕;小剂量治疗肾炎、卵巢激素分泌失调的妇女。
(8)新陈代谢的作用:小剂量刺激组织新陈代谢,修复肉芽组织生长;大剂量起抑制破坏作用。
(9)对恶性肿瘤作用:大剂量可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殖,阻滞其修复。
(10)对炎症的治疗作用:使炎症部位的神经兴奋性下降,达到镇痛作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营养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增强,炎症局限;有明显的脱水作用;消除组织水肿和酸中毒,减少炎症渗出。

第6题:

亚临床型甲亢()?

  • A、血T3T4升高TSH减低
  • B、血T3T4减低TSH升高
  • C、血T3T4正常TSH减低
  • D、血T3T4升高TSH升高
  •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C

第7题:

试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正确答案: 生理作用:增加K排泄和增加Na、水的重吸收。
分泌调节:
①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作用影响;
②高血K+、低血Na+可以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③心房利尿肽ANP可以抑制其分泌;
④抗利尿激素ADH可以协同醛固酮的分泌。

第8题:

简述唾液的主要成分、作用及调节。


参考答案:润湿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溶解食物某些物质,可引起味觉;唾液淀粉酶在接近中兴环境中能分解淀粉为麦芽糖。食团进入胃内还未被胃液浸透时,这些酶在胃内仍能继续作用;反刍动物唾液含有大量缓冲物质碳酸氢盐和磷酸盐,可中和瘤胃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有机酸,用以维持瘤胃内适宜的酸碱度;哺乳动物幼畜唾液含有脂肪分解酶,能分解乳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冲洗口腔并有杀菌的作用;稀薄的唾液具有散热调节体温的作用是神经反射性调节。

第9题: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生理作用及异常的病理意义。


正确答案: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由受体或能接受信号的其他成分(如离子通道和细胞粘附分子)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组成。受体接受细胞信号后,能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对靶蛋白的作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间具有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信号转导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第10题:

简述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正确答案: 盐皮质激素: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与K+和H+的分泌,即具有“保钠排钾和保水”作用。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1)糖代谢
2)蛋白质代谢
3)脂肪代谢
4)对水盐代谢的作用
2、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机体受到各种有害St(创伤、手术、剧痛、缺氧、感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环境温度剧变等)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立即增强,其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以加强机体对有害St的适应机能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允许作用),从而有利于增强血管的张力和调节BP的反应能力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浆滤过,有利于维持循环血量,以维持正常血压。
4、对机体其他功能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其基础(即生理状态下的)分泌和应激分泌(即应激刺激时机体产生适应性反应时的分泌),均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血中糖皮质激素和ACTH又具有反馈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