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鱼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鱼类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潜伏期长,不易发现;
2)发病快,不易控制;
3)防治困难,无特效药。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1)常出现明显的表面出血、溃疡,并伴随腹水、肠炎、烂鳃等症状;
2)发病与水体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经常出现在高温、水质恶化时;
3)抗生素及其它消毒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4)镜检可在体内发现大量的细菌

第2题:

试述鱼类眼球的基本构造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外层:前为透明的角膜,后为巩膜。
中层:脉络膜,前为虹膜,中央有瞳孔,鱼类在巩膜与脉络膜之间有特有的银膜。
内层:视网膜。
水晶体:位于虹膜之后。
前腔:角膜与水晶体之间,内充满水状液。
后腔:视网膜与水晶体之间,内充满玻璃状液。另由脉络膜形成鱼类特有的镰状突,其前端为膨大的钟状体,固定于水晶体上,镰状突的收缩可调节视力。

第3题:

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何作用?镇痛的成分和特点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痛、镇静和催眠作用。镇痛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以延胡索乙素作用最强,延胡索丑素次之,延胡索甲素较弱。镇痛特点与吗啡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无呼吸抑制,无便秘,不成瘾,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

第4题:

利用生物增氧越冬鱼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生物增氧的基本方法
(1)选塘和清塘
实行生物增氧的越冬池,在东北地区最大冰厚时能保持住冰下有效平均水深80cm的池塘,越冬池最好放鱼前10~15d(哈尔滨地区大约在9月中旬)要将池水尽量排干,晾晒3~7d。在此期间用1000~1500kg/hm2生石灰浆全池泼洒,如有杂草应彻底清除。
(2)老水处理
对池水难以排干或因缺水源而必须用部分原塘老水的越冬池,可将原塘水适当排除(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m的深水越冬池最好排掉2/3,冰下水深平均不足1.5m的浅水越冬池可排掉½或全部留用老水)后,泼洒一些生石灰(250~350kg/hm2),同时用使池水成相当于有效氯1mg/L的漂白粉(也可用相当浓度的漂白精)杀菌消毒,对无鱼的空池用药可酌量增加。
对不排水的坐塘越冬池,也可少量泼洒一些生石灰(150~250kg/hm2)和漂白粉(0.5~1mg/L),以调节水质。1~2d天后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再使池水成1~2mg/L的晶体敌百虫遍洒以防害(浮游动物)、防病。封冰前3~5d使用效果更好。
(3)注水
通常新、老水比例按1∶1或2∶1便能达到要求。
(4)放鱼
深水越冬池(最大冰厚时的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m,放鱼时照此有效水深计算):0.3~0.4kg/m3(相当于2.5m水深放0.75~1kg/m2)。
浅水越冬池(最大冰厚时的平均水深不足1.5m,包括坐塘越冬池):0.5-0.6kg/m3(相当于1.5m水深放0.75~0.9kg/m2
(5)施肥
按1.5mg/L有效氮和0.2mg/L有效磷,将硝铵和过磷酸钙混和装入稀眼布袋,挂在冰下,挂袋深度应超过最大冰厚(哈市地区约为0.8~1.0m)。实际施用量约相当于2m水深施硝铵75~100kg/hm2,过磷酸钙50~60kg/hm2,即每立方米水施硝铵4~5g、过磷酸钙1.5~3.0g。
(6)控制浮游动物
(7)扫雪
扫雪面积应占全池面积70%~80%。
(8)补水
越冬期池水保持一定深度(深水越冬池冰下水深2m,浅水越冬池冰下水深1m)。
(9)预防气泡病
在辽宁等地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地区,池水溶氧过高可能使池鱼发生气泡病。
(10)及时检修好机械、增氧设备,以便万一缺氧时使用。

第5题:

鱼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鱼类的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由大脑(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5部分组成(所有脊椎动物均如此);大脑由嗅脑(嗅叶)及大脑半球组成,除软骨鱼类和肺鱼外,绝大多数鱼类的大脑背壁无神经组织,主要由嗅神经组成特有的古脑皮,即嗅脑。大脑腹面有纹状体,是许多神经细胞集中形成的脑组织所在处。大脑内有第一、二脑室,大脑是鱼类的嗅觉和运动中枢。
间脑位于大脑之后,内部有第三脑室,其背面中央突出一条细长的脑上腺(松果体),其腹面有视神经,并形成视交叉,交叉后有一椭圆形的漏斗及与其相连的脑垂体(位于腹面)。脑垂体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激素。
中脑是位于间脑上方的一对椭圆形球体,又名视叶,是所有脊椎动物的视觉中枢。中脑内有中脑室,它是连接第三、四脑室的通道,常称为中脑导水管。中脑视叶在鱼类很发达。
小脑位于中脑的后方,其两侧有耳状或球形的小脑卷;是身体活动的主要调节中枢。
延脑位于脑的最后部,由位于中间的面叶和两侧的迷走叶组成,是鱼类的听觉、皮肤感觉、侧线感觉和呼吸的中枢,故延脑常有“活命中枢”之称。延脑内的脑室称为第四脑室。
脊髓是一条扁圆形的柱状管,前面与延脑相连,它位于脊柱的椎管(由各个椎体的椎本体、椎弓包围而形成)内,以其发出的脊神经与机体的各部分相联系。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脊髓中央的管腔称中央管,它在前方与第四脑室相通。

第6题:

中枢神经系统现代放射治疗常规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采用高能X线;②采用固定装置的立体定向定位;③适形照射或IMRT;④常规剂量分割1.8-2.0Gy/d;⑤多叶光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第7题:

鱼类的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颌齿与咽齿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肠和肛门几部分,鱼类的肠分化不明显,一般不能区分出小肠和大肠,草食性的肠较长,肉食性的较短。
主要消化腺有肝脏和胰脏,但有些鱼类的肝脏和胰脏不分开(例:鲤科鱼类)而混合在一起,称为肝胰脏。
颌齿与咽齿的发达程度呈互补关系,即颌齿发达者,则咽齿不发达或缺,大多数鱼类如此;当颌齿不发达或缺时,则咽齿发达,如鲤科鱼类的口腔无齿,则它的咽齿就发达。

第8题:

鱼类腌制过程的物理变化是什么?


答案:1.重量变化:干盐渍法:重量减少。盐水渍法:在食盐浓度10%-15%以下,重量增加;在以上,重量减少。2.肌肉组织收缩:由于吸附在蛋白质周围的水分失去后,蛋白质分子间相互移动,使静电作用的效果加强所致。

第9题:

鱼类的生长特点?


正确答案: 鱼类生长遗传性;鱼类生长阶段性;鱼类生长的延续性;鱼类生长的周期性(季节、性成熟);鱼类生长的性别差异;鱼类生长优势明显。

第10题:

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在鱼类性腺发育、成熟、排卵、产卵或排精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能过外感器官——视觉、触觉和侧线等接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流和异性存在等的刺激,把信息传递到大脑,激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出一类小分子的神经介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羟色胺等,经神经末梢突触间隙把信号下丘脑,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一种多肽激素GnRH,GnRH能过毛细血管或深入垂体间叶的神经纤维直接传递至垂体间叶,激发垂体间叶嗜碱性细胞合成和分泌一种蛋白质激素GTH。GTH进入血液我一,到达性腺,刺激性腺生成及分泌性甾体激素,促使精子、卵子的发育成熟以及排卵、产卵或排精的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