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污泥上浮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污泥上浮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污泥脱氮上浮(反硝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原因是在反应器内污泥龄过长,硝化进制较高。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②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污泥脱氮之前即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DO等。使之不进行到反硝化阶段。

第2题:

简述缩孔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预防措施:
1)在研制和选用涂料时,要注意涂料对缩孔的敏感性;
2)涂装车间的设备工具等,不允许带对涂料有害的物质,尤其是硅酮;
3)确保压缩空气清洁,无油无水;
4)涂装环境清洁,无尘、无油物和漆物等漂浮;
5)严禁随便接触被涂物,确保被涂物表面洁净。
原因:
1)涂料表面张力偏高,流平性差,释放起泡性差;
2)调漆工具及设备不洁净,使有害物质混入涂料中;
3)被涂物表面不洁净;
4)涂装环境不清洁;
5)涂装工具、劳保用品不干净。

第3题:

论述隧道管片上浮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原因:(1)单液浆的初凝时间太长。
(2)浆液的稠度不能有效地抑制和约束隧道上浮。
(3)超挖空间大。
(4)同步注浆不充分。
(5)围岩地层中水量丰富,地下动水携带着浆液流到前方的密封土舱,隧道上浮的空间没有被有效充填。
(6)盾构机主体、后配套设备和电瓶车的动(震动)静荷载不仅造成浆液离析,而且使盾构机主体与后配套设备之间的过渡段同时存在垂直受力和水平分力作用的工况。
(7)隧道坡度的转换。
防治措施:(1)对同步注浆进行多配比试验,尽可能地提高注浆液的稠度及其固体物质的含量,增加水泥的含量等等,以提高浆液与隧道之间的黏结力,从而抵御隧道管片上浮。
(2)在施工过程中,事先降低盾构机的轴线到一适当限度,当管片退出盾壳之后,尽管隧道整体上浮了,但仍可保证隧道中线不至于侵入限界。

第4题:

简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
1.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聚集地表;
2.高矿化度的水进行漫灌,盐分滞留地表;
3.具有积盐层的底土;
4.区由于频繁海潮带入土体中大量盐类,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向地表积累而形成滨海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1.疏排,重视加强疏导排水系统建设;
2.良好的灌溉制度,不用高矿化水或劣质水灌溉;
3.地下水补给,防止地下水位升高;
4.中耕,使表层土壤疏松,减少、消除盐分的局部聚集条件;
5.改良,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
6.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可收到脱盐、培肥的较好效果。
选择作物品种,种植耐盐碱的树种作物。如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第5题:

重力浓缩池污泥上浮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进泥量太少,造成污泥在池内停留时间过长,厌氧发酵,导致污泥大块上浮,浓缩池液面上有小气泡逸出。解决方法可投加氧化剂,同时增加进泥量,使停留时间缩短,接近设计停留时间。
(2)排泥量太小或排泥不及时所造成,解决方法是增大排泥量或及时排泥。
(3)可能由于初沉池排泥不及时,污泥在初沉池已经厌氧腐败,解决方法应及时将初沉池污泥排到浓缩池,还可加杀菌剂清除厌氧发酵的影响。
(4)进泥量过大,使固体表面负荷增大,超过浓缩池的浓缩能力后,导致溢流上清液的悬浮物升高即污泥流失。但此现象不会有大量小气泡发生。(与进泥量少的区别)

第6题:

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原因是()。


正确答案: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和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

第7题:

简述桩基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形成原因:
1)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偏大,主筋搭接焊接头未焊平,在提升导管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笼主筋弯曲、骨架整体扭曲,箍筋变形脱落或导管倾斜,使得钢筋笼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时,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4)导管埋深过大,底部混凝土上升带动钢筋笼上浮。
防治措施:
1)在沉放导管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垂直度,使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之间的最小间距要大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两倍;
2)严格控制钢筋笼骨架加工质量;
3)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随时观测混凝土面位置,接近钢筋笼底时,控制混凝土浇灌量及浇灌速度;
4)浇灌前应确认导管与钢筋笼之间无挂带现象;
5)浇筑前应检查钢筋笼的固定质量,浇筑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如发现钢筋笼松动,应及时处理。

第8题:

初沉池不同于二沉池,它不会发生污泥上浮、污泥流出以及污泥发黑发臭的现象。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简述软基地段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粉喷桩、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及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或搅拌不均匀。
(3)预压或超载预压时间不满足设计要求,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4)路基加载速率过快。
(5)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交界处处理不当。
(6)地质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粉喷桩、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并搅拌均匀。
(3)预压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4)通过地表沉降观测,控制路基填筑速率。
(5)对不同软基处理方式搭接处需处理到位。
(6)施工中发现地质不均匀情况,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第10题:

简述在灌注水下砼时,钢筋笼上浮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少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上浮,
(2)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防治钢筋笼上浮。
(3)浇筑砼之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壁护筒上,可防治钢筋笼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