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是徽商经营的最主要行业,请介绍徽商盐业经营的具体情况。

题目
问答题
盐业是徽商经营的最主要行业,请介绍徽商盐业经营的具体情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从成化、弘治之际到万历中叶,是徽州盐商发展的时期。这时徽州的黄氏、汪氏、吴氏等家族中都有许多人以业盐两淮而致富。如黄崇敬,年轻时弃儒服贾,先在山东、山西、河北一带经商,后来寓居扬州经营盐业,成为财力雄厚的大盐商。休宁的西门汪氏也有许多人业盐致富,如汪福光在江淮之间经营盐业,他知人善任,又能把握商机,所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运盐的船只多达千艘,积累的资金数以万计。同乡同族的人按照他的办法经营盐业,个个都发财致富。“数十年来,乡人称富者遂有西门汪氏。”歙县溪南吴氏,亦多富商之家,其中有不少人就是经营盐业的。如正德、嘉靖间太学生吴光异弃儒服贾,业盐于扬州,因其才学出众,被盐商们奉为首领。歙县丰南吴氏,更是盐商辈出的大姓。大约在弘治时,吴尚莹就以经营盐业徙居扬州。其子正学继其业,扩大了经营规模。正学之子汝钟,从父兄经营盐业。
清代的盐商,有运商、水商、场商之分。其中运商获利最多,是盐商的主体,也是徽商所把持的主要行当。湖广地区地广人众,一直是淮盐的畅销口岸,两淮引盐半数以上都是在这里行销的,人数众多、财力雄厚的徽商,把湖广这个畅销口岸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湖北的汉口号称“江广总岸”,是湖广地区行盐的总枢纽,而汉口恰恰是徽州盐商称雄的地方。乾隆一朝,徽人充任汉口盐商首领而散见于记载者就有四人:歙商江承东、歙商吴钟、两淮总商江春的从弟江防、以及江禹治,他们实际上是两淮盐商派驻湖广的总代表。江西也是行销淮盐的重要口岸,这里销盐数额仅次于湖广,而江西也是徽州盐商势力很强的地方。徽州盐商在其他口岸也极为活跃。可以说凡是淮盐行销的地方,几无不有徽州盐商的足迹。总商是由官府指派或众商公推的盐商首领,一般由资重引多、办事干练者充任。两淮总商的一大半都是由徽人充任的,汪廷璋、鲍志道、鲍漱芳、程量入、程之歆、江春、郑鉴元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财雄势大,手眼通天,经常集众捐资,助赈助饷,借“报效”之功,捞取政治资本。歙人汪廷璋自其曾祖父汪镳始在扬州以业盐起家,成为两淮富商。廷璋二十余岁继业后即任总商。他对“转饷、捐赈、兴工”等“动关国计”的大事,都能“赞襄举措,悉中肯綮”,因而受到朝廷的奖励。乾隆帝南巡时,授以奉宸苑卿的职衔,并赐宴行宫,赏给御书“福”字翰墨及许多宫中珍贵物品。歙人郑鉴元“总司鹾务十余年”,也多次因功受赏。他曾以捐输军饷一万两以上,被加封为中宪大夫,刑部员外郎。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

  • A、开始时都经营冶铁业致富
  • B、经营行业比较广泛
  • C、都涉足金融领域
  • D、都把买卖做到国外

正确答案:A

第2题:

晋商指山西商人,500年称雄中国,主要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以票号最为出名。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徽商的一大特点就是( )。


正确答案:
贾而好儒

第4题:

盐业是徽商经营的最主要行业,请介绍徽商盐业经营的具体情况。


正确答案: 从成化、弘治之际到万历中叶,是徽州盐商发展的时期。这时徽州的黄氏、汪氏、吴氏等家族中都有许多人以业盐两淮而致富。如黄崇敬,年轻时弃儒服贾,先在山东、山西、河北一带经商,后来寓居扬州经营盐业,成为财力雄厚的大盐商。休宁的西门汪氏也有许多人业盐致富,如汪福光在江淮之间经营盐业,他知人善任,又能把握商机,所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运盐的船只多达千艘,积累的资金数以万计。同乡同族的人按照他的办法经营盐业,个个都发财致富。“数十年来,乡人称富者遂有西门汪氏。”歙县溪南吴氏,亦多富商之家,其中有不少人就是经营盐业的。如正德、嘉靖间太学生吴光异弃儒服贾,业盐于扬州,因其才学出众,被盐商们奉为首领。歙县丰南吴氏,更是盐商辈出的大姓。大约在弘治时,吴尚莹就以经营盐业徙居扬州。其子正学继其业,扩大了经营规模。正学之子汝钟,从父兄经营盐业。
清代的盐商,有运商、水商、场商之分。其中运商获利最多,是盐商的主体,也是徽商所把持的主要行当。湖广地区地广人众,一直是淮盐的畅销口岸,两淮引盐半数以上都是在这里行销的,人数众多、财力雄厚的徽商,把湖广这个畅销口岸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湖北的汉口号称“江广总岸”,是湖广地区行盐的总枢纽,而汉口恰恰是徽州盐商称雄的地方。乾隆一朝,徽人充任汉口盐商首领而散见于记载者就有四人:歙商江承东、歙商吴钟、两淮总商江春的从弟江防、以及江禹治,他们实际上是两淮盐商派驻湖广的总代表。江西也是行销淮盐的重要口岸,这里销盐数额仅次于湖广,而江西也是徽州盐商势力很强的地方。徽州盐商在其他口岸也极为活跃。可以说凡是淮盐行销的地方,几无不有徽州盐商的足迹。总商是由官府指派或众商公推的盐商首领,一般由资重引多、办事干练者充任。两淮总商的一大半都是由徽人充任的,汪廷璋、鲍志道、鲍漱芳、程量入、程之歆、江春、郑鉴元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财雄势大,手眼通天,经常集众捐资,助赈助饷,借“报效”之功,捞取政治资本。歙人汪廷璋自其曾祖父汪镳始在扬州以业盐起家,成为两淮富商。廷璋二十余岁继业后即任总商。他对“转饷、捐赈、兴工”等“动关国计”的大事,都能“赞襄举措,悉中肯綮”,因而受到朝廷的奖励。乾隆帝南巡时,授以奉宸苑卿的职衔,并赐宴行宫,赏给御书“福”字翰墨及许多宫中珍贵物品。歙人郑鉴元“总司鹾务十余年”,也多次因功受赏。他曾以捐输军饷一万两以上,被加封为中宪大夫,刑部员外郎。

第5题:

请介绍徽商在典当业经营的具体情况。


正确答案: 徽州商人一贯热衷于经营典当业,在徽州六县之中,尤以休宁人经营典业者最多。当时徽人开设的当铺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资本之巨都是其他商帮所难于比拟的。
徽人开设的当铺数量极多,遍及全国各地。苏浙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当业几为徽人所垄断。徽州典商的兴盛还表现为徽典财力的雄厚和规模的庞大。明末汪通保在上海经营典业。他的当铺规模极大,四面开门,接待顾客,又在上海附近州县开设分店。有些徽州典商因其雄厚之财力,一人开设典铺多达数十百处,使用许多人员为其经营管理。如明末人孙从理,在今浙江湖州市一带地方经营典业。他每年都把各当铺所获的利息汇集起来,用作启动资金增设当铺一处,如此滚动发展,当铺越开越多,最后竟增至上百所。清代嘉、道年间歙商许某,累世经营典业,他家在江浙一带开设当铺四十余所,从业人员几及两千。
徽州典商大多采取减息让利、博取信誉的措施,以争取顾客,明末徽商汪通保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人物。他在上海开设当铺,因为讲求信誉,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当铺四面开门,接待顾客,收当赎当都能及时办理。他将其子弟派往附近州县开设分店,反复告诫他们说:对顾客要和气,千万不可以势压人;贷出的银子要成色好,分量足;顾客赎当时,不得额外多收赎金;计算利息要公平合理,不许因超过几天的期限就多算顾客的利息。他的做法果然赢得了顾客的信赖,贫苦的百姓竞趋其门,连其他州县的人也舍近求远,争来押当。为时不久,他就由一个财力中等的典商发展成乡里中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对于无力偿债的人,徽商甚至焚券弃债借以“市义”。
经营典业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否则难免受骗上当,以致亏本折利,无法经营。徽州典商世专其业,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这一行业中的佼佼者。

第6题:

自贡西秦会馆是()行业的会馆建筑。

  • A、布业
  • B、盐业
  • C、钱业
  • D、泥木业

正确答案:B

第7题:

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正确答案:“宁波帮”则摒弃了其他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

第8题:

高中历史《晋商、徽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乔家大院》的视频片段。
教师介绍:这一视频片段表现的是乔致庸在太平天国占领南方之际,孤身前往南方进行茶叶进货的场景,那同学们想想这个片段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呢?
学生:反映了明清时期长途贩卖商业的出现。
教师过渡:这位学生回答的很好,除了反映这个之外,这个片段还反映了商帮的出现,我们一起去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晋商和微商。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晋商和徽商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过渡:晋商和徽商是出现于明中期,进入清代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繁荣,那么他们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通过纪录片《晋商》来一探究竟,老师等会找人总结。
学生:明清农业继续发展,尤其是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另外还有就是明清时期城镇兴起,甚至出现了商业城镇。
老师补充:这位同学说的是商帮出现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晋商和徽商的兴起与统治者密不可分,如晋商就是以地缘优势,借“开中法”,先向边关输送粮食,统治者付商人盐引,商人凭盐引到指定盐场和指定地区贩盐,由于盐是专卖品,获利颇丰。徽商的兴起也是因为统治者的“折色”之法,获得盐引。
(二)晋商和徽商经营的行业和范围
过渡:晋商和徽商的兴起都是因为贩盐,但是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他们的经营行业和范围确实大不相同,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上的史料,结合史料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不同阶段两大商帮的经营行业和范围。
学生总结表格:



老师总结:虽然两者的经营行业不同,范围也不同,晋商经营范围主要在北方,徽商经营范围在南方,但是二者的发展有一定脉络可循,都是起步于贩盐业,然后是发展多种商品的长途运输贩卖、大规模的区域间贸易,最后都是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拓展金融业,甚至将金融业当成他们业务的核心。
(三)晋商和徽商的衰落
过渡:晋商和徽商虽然创造了辉煌,终究在清末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在这一时期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在大屏幕展示的史料《商帮的兴衰史》的选段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之后,找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1.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始终依靠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也必然祸及自身。2.“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使得晋商和徽商都大量购置土地,束缚了商帮的发展。3.西方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冲击了商帮的基础小农经济。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分析下明清商业的发展与西欧商业的兴起有何不同。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下晋商和徽商为什么会衰落?
2.说一说晋商和徽商的不同点?


答案:
解析:
1
1.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始终依靠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也必然祸及自身。2.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得晋商和徽商都大量购置土地,束缚了商帮的发展。3.西方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冲击了商帮的基础小农经济。
2.
(1)导入必须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
(2)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
(3)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实际;
(4)导入必须简洁、紧凑。

第9题:

请介绍徽商在茶叶业经营的具体情况。


正确答案: 徽州所产的茶叶数量多,质量好,花色齐全,名茶众多。这就为徽州茶商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加强了他们在竞争中的实力。
徽州茶叶的销售市场也极为广阔。首先是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自南北朝以来,我国饮茶之风渐盛。延及唐宋,茶已不再是达官显贵、骚人墨客专用的奢侈品,而成为平民百姓日常所需的饮料。自唐宋以来,徽茶已是驰名海内的商品而被行销于全国各地。徽人在长期的交换活动中,积累了茶叶贸易的丰富经验,并在他们之中出现了一些经营茶业的商人。入清以后,徽州茶商更有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可见到他们的活动。
北方各省是徽茶的广阔市场,这里人口既多,饮茶之风又盛,而饮用的茶叶全靠南方供应。徽茶在北方销售量极大,徽州茶商也因之而极为活跃。至清朝乾隆时期,北京已有歙人经营的茶行7家,茶商字号166家,小茶店数千家。同治时,歙人吴景隆在苏州开设“吴世美”茶店,除在当地经营批发、零售之外,主要是窨制花茶销往山东、直隶一带,每年行销量达30-40万斤。光绪年间,歙人吴炽甫在徽州、杭州等处收购毛茶,运至福州,在自己开设的“同德”茶厂内窨制花茶。花茶制成后,由海道运往天津、营口,分销于京、津及东北各处。他还在北方设立许多茶庄、茶店兼营零售业务。仅北京一地,他就设有“恒瑞”、“存瑞”、“聚星”、“源成”、“德润”、“肇祥”等字号,在张家口、宣化还分别开设了“德祥”等字号。其资本多达200万元,号称歙县南门首富。
苏浙一带是徽州茶商更为活跃的地方。杭州、苏州、上海可以说是徽茶的三大转运站,因此徽州茶商在这些城市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强。苏州的六大著名茶店,全是歙人开设的。早在康熙初年,绩溪的上庄胡氏就在上海设有“胡万盛”茶店。上海著名的大茶庄,如“程裕和”、“汪裕泰”、“程裕新”、“黄山茶庄”、“乾源泰”、“瑞生和”、“胡茂生”等都是绩溪人开设的。
湖广地区消费的茶叶主要来自皖、赣,其次来自苏、浙。徽州茶商在不但把徽州的茶叶大批运往湖广行销,而且还把江西所产茶叶之半数操于己手,行销到湖广地区。汉口的著名大茶庄如“永长春”、“朱谦益”、“四达瑞”、“瑞生泰”、“胡祥茂”、“春茂永”等都是徽人经营的。
五口通商以后,华茶外销量大增,使徽州茶商一度保持着继续发展的势头。这时上海、福州、汉口已成为外销茶的三大市场。其中除福州主要行销武夷山茶之外,上海、汉口都是徽茶外销的主要港口。上海是茶叶外销的最大市场,苏浙皖三省的茶叶大都运集于此,销往欧美各国。光绪时,歙县知县何润生在其《茶务条陈》中称,徽州六县所产之茶“内销者不及十分之一二,外销者常及十分之八九”。在出口贸易的刺激下,屯溪已成了制作洋庄茶的中心。清末民初歙人吴荣寿先后在屯溪开设“吴怡和”、“吴怡春”、“吴永源”、“华胜”、“公兴”等茶号,每年炒制“屯绿”多达数千担至两万担。屯溪的新安江畔是商船云集之处,有时商船多达上千只,时有“无船三百只”之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水运繁忙的景象。
鸦片战争以后,徽商经营的其他行业在列强的侵略下,受到极大的摧残,唯有茶商一枝独秀,呈现出继续发展的势头。然而这仅仅是转瞬即逝的落日余晖,为时不久,茶商也同其他行业的徽商一样,无可奈何地沉沦下去。光绪中叶以后,由于洋商的压价收货、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以及印度、日本等国茶叶竞争力的加强,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越来越不景气,徽州茶商也随之而一蹶不振了。

第10题:

扬州保留的园林大多与徽商有关系,而且这些徽商多数是盐商。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