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定理喜爱程度排名的调查中显示,得分最高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对数学定理喜爱程度排名的调查中显示,得分最高的是()。
A

素数无限多

B

毕达哥拉斯定理

C

三角形相似

D

欧拉公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次数学考试满分是120分,某班前六名同学的平均得分是114分,排名第六的同学的得分是108分,假如每人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那么排名第四的同学最多得多少分?( )

A、 115  B、 116  C、 111  D、 113


x1-x6  x6=108  108-114=-6    (109至120)-114分别为-5  -4  -3  -2  -1 0 1 2 3 4 5 6      第五名得109 能使第四名获得最高分数    -6+(-5)=-11   1+2+3+4=10 
2+3+4+5=14 第四名最高分为115

   a1+a2+a3+a4=114*6-108-a5
   又a1>a2>a3>a4
 则a4*4<114*6-108-a5
   则要使得a4最大,a5必然最小,所以a5为109
  以114为基准,第六名为-6,第五名为-5,共计-11,所以需要前四名来补,以4、3、2、1来看,还差一分,所以为5、3、2、1
这里只能把第一名的成绩提高一分,因为如果后面的成绩提高了前面的成绩就一定要相应的提高,因为它们都是连续整数。
因此选择A

第2题: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勾股定理,并向学生提问:怎么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预设:用三角尺。
提问:如果不用三角尺,怎么画直角三角形?并给学生出示古埃及人画直角三角形的情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着什么规律呢?进而引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
对于导入中的问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3,4,5有什么样的关系?预设:32+42=52。
再继续出示几组数据:2.5,6,6.5以及4,7.5,8.5引导学生采用尺规作图。并观察做出的三角形的形状。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得到: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2+b2=c2,那这个三角形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提问:那怎么证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采用尺规作图的方式,做出和已知三角形三边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得出三角形的对应的三边相等,进而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就证明上述的猜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观察勾股定理和命题2,说说两个命题有什么样的关系?
预设: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相反。
进而给出原逆命题的概念。并给说明上述的发现也是一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提问: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一定正确?
预设:对顶角相等,但是两个角相等,不一定是对顶角。
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只有正确的逆命题才能叫做原命题的逆定理。
(三)课堂练习
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a=15,b=8,c=17;(2)a=13,b=14,c=15。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3。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勾股定理在初中教材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勾股定理是初中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勾股定理是建立在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初三几何中解直角三角形及圆中有关计算的必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纵观整个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架起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桥梁。勾股定理在数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就学生而言,对勾股定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后续数学的学习。
2.教学过程中你主要设置了哪些问题,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个问题:把一根长绳打上13个绳结,以3、4、5个结间距为边长组成的三角形中就有一个是直角。用这样的绳结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古代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二个问题:动手操作导入问题以及2.5,6,6.5;6,8,10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以上结论能得出什么猜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动手探究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根据事实作出猜想提升合情推理能力。
第三个问题:这个命题正确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对猜想进行证明养成良好的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提升演绎推理能力。

第3题:

数学的严谨性是指数学中每一个定理、定律都要经过严格的证明才能得以成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对考核对象在考核周期内的所在机构柜员理论和技能考试平均成绩在分行排名情况予以考核。平均成绩最高的机构主管得满分,其他机构按与成绩最高机构的占比得分。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以“余弦定理”教学为例,简述数学定理数学的主要环节。


答案:
解析: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以千岛湖求两岛间的距离引入,已知两岛间的距离及夹角如何求另两岛间的距离。
老师活动:以上问题能否用正弦定理来解决,请同学们深度一下,如果解决不了,思考它是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的问题。能否也象正弦定理那样,寻找它们之间的某种定量关系?
(2)求异探新,证明定理
问题1:这是一个已知三角形两边a和b及两边的夹角C,求出第三边c的问题。我们知道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为a和b,这两边的夹角为C,角C满足什么条件时较易求出第三边c?(由勾股定理导入)
问题2:自学提纲


老师活动:引导学生从特殊入手,用已有的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来研究这一问题,从而寻找出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定量关系。得出结论,上式就是余弦定理。师生强调:得出了余弦定理,还应引导学生联想、类比、转化,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证明余弦定理。
问题3:让学生观察以下各式的结构有什么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吗?

师生共同总结: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3)巩固新知,运用练习
询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能否学以致用。请小组继续自学教材上的两个例题。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个小组先发现这两个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否用今天学的余弦定理?如何解决?
(4)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让学生观察余弦定理及推论的构成形式,思考用余弦定理及推论可以解决那些类型的三角形问题。
定理学习的一般环节:
(1)了解定理的内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中体现);(2)理解定理的含义,认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如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对条件引起注意,通过对结论从结构,功能,性质,使用步骤等角度分析以加深印象和理解(求异探新,证明定理中体现);(3)定理的证明或推导过程;学生与老师一起研究证明方法,如不需证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体会定理规定的合理性(求异探新,证明定理中体现);(4)熟悉定理的使用。循序渐进地定理的应用,将定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生系中去(巩固新知,运用练习中体现);(5)引申和拓展定理的运用(运用定理,解决问题中体现)。

第6题:

数学方法是西方科学中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方法。严谨和精确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严谨和精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方法带来的。科学要求各种概念尽可能被定量且能以一定的精确性加以检验。定律和定理的精确性体现在它的数学表达上。实验测定值与定律和定理的数学推定值二者的符合或接近,是定律和定理得以成立的主要依据,也是定律和定理令人信服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一门学科如果不能“数学化”,就算不得精确学科,或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学科。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数学化是衡量科研成果的标准
B.数学表达使定律和定理更精准
C.数学方法是使科学精准化的手段
D.数学的魅力在于严谨和精确

答案:C
解析:
文段是总分总的论述形式,第一句话是主题句,后文是展开论述,最后一句是主旨的同义阐述。C项正是最后一句话的同义表达,所以本题选C。A项中科研成果过于具体,与原文关系不大。B项只是原文主旨的一个方面,作为主旨概括,不够全面。D项不是原文主旨,同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第7题: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

(1)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2)阐述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数学文化包含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相关历史材料等方面。

第8题:

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忠诚、真实、可信。


参考答案:真诚、诚实、理解

第9题:

一次数学考试满分是120分,某班前六名同学的平均得分是114分,排名第六的同学的得分 是108分,假如每人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那么排名第四的同学最多得多少分?( )
A. 115 B. 116 C. Ill D. 113


答案:A
解析:
要使排名第四的同学得分最高,则需要排名第五的同学得分最低,因此 取第玉名同学的分数为109。设第四名同学的分数为X,要使x最大,不妨设前三名的分数为 x+1,x + 2,x+3,則此时六人分数之和为:r+x+1+x+2+x+3 + 108 + 109 = 4x+223,而六 人分教之和为114X6 = 684,要使x取最大,需要4x+223

第10题:

数学命题就是数学定理。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