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母系的复杂关系
母亲的情绪和言语影响
适当的玩具及其有效性
儿童是否处在隔离状态
第1题:
儿童有意注意的形成大致经过哪几个阶段?
A、儿童的注意由成人的言语指令引起和调节
B、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C、运用外部言语指令控制、调节行为
D、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控制、调节行为
第2题:
根据心理学研究,大约从()开始,儿童才具备独白言语的能力。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第3题:
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言语发展过程的时候发现,无论哪个种族的儿童.其言语发展的过程极为相似。具体表现为:大约l岁时,能说出被他人理解的词;2岁末能说出词组;4—5岁能说出符合语法结构的句子。这表明,儿童在出生后的4~5年内即获得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试选用两种不同的言语获得理论解释上述现象。
言语获得理论归结起来有三种(可任选两种做答):
(1)习得(或经验)论:言语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
①强化说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现的,强化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强化的程序是渐进的。言语发展表现为儿童习得的口头反应的增加。
②模仿说认为,儿童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语言的。
(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
(2)先天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①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语言是普遍语法能力(知识)的表现,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换的过程,这个转换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②自然成熟说认为,生物遗传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语言获得是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最容易获得语言的时期是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
(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
(3)相互作用论:言语发展是生理成熟、认知发展与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的一种.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②社会相互作用论强调儿童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在语言获得中的作用。
(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
第4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5题:
A.询问
B.描述
C.建议
D.提问
第6题:
A、言语讲解
B、行为示范
C、有指导的发现
D、独立发现
第7题:
因讲述活动发展的是儿童的独白言语,因此教师可用图书作为儿童讲述的内容。()
第8题:
A.询问
B.描述
C.建议
D.提问
第9题: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儿童的言语从外部言语转变为内部言语的前提条件的是()
A、独白言语的发展
B、连贯性言语的发展
C、对话言语的发展
D、情境言语的发展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