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对《禹贡》的理解并作简要评价?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对《禹贡》的理解并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简介:《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由于内容以大禹治水为主,向来列于虞夏书中,以至古来认为是大禹的亲笔。然而,从迄未发现任何出土的夏文字看,我们远不能相信它是夏代所作;从四千多年前的社会生产力和人类地理知识水平看,夏人进行《禹贡》所述幅员广袤、工程浩大的治水工程,是难以想象的。
(2)评价:《禹贡》的体裁属于地志。是篇迟于《山经》,早于《汉书·地理志》,是先秦最富于科学性的地理记载。有人说:“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祖者。”此不无道理。,《禹贡》利用了战国时期发达的地理学知识,超脱了《山经》极原始的地理概念,扬弃了神话成分而专就人类力所可及的平治水土方面来讲;摆脱了《山经》确认四方为沟说,而已知惟东方是海,超过了《山经》东西南北中“五方”的极原始朴素的区划,代之以实际得多的“九州”的区划。因此,我们可以说,产生于春秋末战国初的《山经》,是中国地理著作最古的开山之作;产生于战国中期的《禹贡》,运用战国时期迅速发展的地理学知识,则突破原始的幻想阶段,以征实为目的,尚实地考察,比《山经》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禹贡》对后世地理学发展的影响,甚深且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尚书·禹贡》中大禹疏导的“江”是金沙江。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简述污泥的来源与分类,并作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悬浮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污泥。污泥既可以是水中早已存在的,也可以是废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前者如各种自然沉淀池中截留的悬浮物质,后者如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中,由原来的溶解性物质和胶体物质而来的悬浮物质。
根据污泥的来源可分为以下四种污泥:
①初次沉淀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其性质随废水的成分而异。
②剩余活性污泥与腐殖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前者称为剩余活性污泥,后者称为腐殖污泥。
③消化污泥:初次沉淀污泥、剩余活性污泥和腐殖污泥等经过消化稳定后的污泥称为消化污泥。
④化学污泥: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法处理废水,所产生的污泥称为化学污泥。
根据污泥的成分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无机污泥:无机污泥主要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亦称泥渣,如废水利用石灰中和沉淀、混凝沉淀和化学沉淀的沉淀物等。
②有机污泥:有机污泥主要含有机物,典型的有机污泥是剩余生物污泥,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消化污泥等,此外还有油泥及废水固相有机污染物沉淀后形成的污泥。

第3题:

简要回答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并作出评价。


参考答案:主要观点及评价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批判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②教育即生活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生活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融为一体,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经验是世界的基础,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第4题: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中的哪一句?


正确答案: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第5题:

试指出文化与人格理论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正确答案:“文化与人格”学派常被称作“文化中的人格”、“心理人类学”、“心理文化分析等”。文化与人格理论强调文化因素与个人因素或由个人产生的心理事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重点研究的是依文化而变化的个人,如个人是如何必然受到特定社会或文化要素的影响,如何在该文化的范围内构筑自己的人格等等。

第6题:

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天子屡次向以精通“五经”和道行廉洁而被征兆为谏议大夫的贡禹请教治国之道,贡禹对以躬行节俭,得到赞许和听从。司马光对此事许以赞赏。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河北简称冀,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禹贡》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尚书禹贡中大禹分天下为哪九州?


参考答案: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第9题:

1934年,中国学者发起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在同年创刊发行《禹贡》。下面著作与《禹贡》不属于同一学科的是:()

  • A、《禹贡地域图》
  • B、《水经注》
  • C、《瀛环志略》
  • D、《考工记》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禹贡


正确答案: 《尚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说成是禹治水后的政区制度。九州中的名山大川也说成是禹所导治的。这是不对的。但《禹贡》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