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常见的杂质元素有哪些,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题目
问答题
钢中常见的杂质元素有哪些,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锰Mn: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增加珠光体量,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硅Si:硅溶于铁素体,强化钢;硫S:形成低熔点(985 ℃)的硫化铁与铁的共晶物分布于奥氏体晶界,引起热脆;磷P:偏聚于铁素体晶界,引起冷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钢中P、S元素含量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S对钢的热裂纹敏感性有突出的影响,S>0.025%,钢的延展性有明显的下降,铸坯裂纹加重;P会使钢的晶界脆性增加,裂纹敏感性增强,因此,对于连铸钢水要求S<0.03%,最好S<0.025%或S+P<0.050%才能防止铸坯产生热裂纹。

第2题:

钢的过热对性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钢的加热温度超过了临界温度AC3,钢的晶粒就开始长大,晶粒粗化是过热的主要特征。加热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这种晶粒长大的现象越严重。钢过热后晶粒过份长大,钢的机械性能下降,加工时容易产生裂纹。

第3题:

氮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本题答案:氮在钢中是以氮化物的形式存在,因而对钢质量的影响不完全有害,也有有益的一面。
(1)氮含量高的钢长时间放置,性能将变脆,这一现象称为“老化”或“时效”。钢中氮含量高,会增加钢的时效性。钢中氮化物扩散析出速度很慢,是逐渐改变着钢的性能。氮化物析出还会引起金属晶格扭曲而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从而恶化了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使钢变脆;氮使低碳钢产生的脆性与磷的危害相似,但比磷严重;磷造成钢的冷脆性,不产生时效性,若钢中磷含量高会加剧氮的危害。
(2)钢中氮含量高时,在加热至250~450℃的温度范围时,其表面发蓝,钢的强度升高,冲击韧性降低,称为“蓝脆”。
(3)钢中氮含量的增加,钢的焊接性能变坏。
(4)钢中加入适量的Al,可生成稳定的Al,能够限制Fe4N的生成和析出,不仅改善了钢的时效性,还可以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5)氮可以作为合金元素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第4题:

什么是钢材的石墨化?石墨化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钢中渗碳体在高温下分解成游离碳,并以石墨形式析出,在钢中形成了石墨“夹杂”的现象,称之为石墨化。
当钢中产生石墨化现象时,由于碳从渗碳体中析出成为石墨,钢中渗碳体数量减少而石墨在钢中有如空穴割裂基体,而石墨本身强度又极低。因此石墨化会使钢材的强度降低,使钢材的室温冲击值和弯曲角显著下降,引起脆化。尤其是粗大元件的焊缝热影响区,粗大的石墨颗粒可能排成链状,产生爆裂。

第5题:

钢中氮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1)钢中氮含量高会增加钢的时效敏感性;
(2)钢中氮含量高可导致“蓝脆”,即在250~450℃时钢的强度升高,冲击韧性降低;
(3)钢中氮含量增加,会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坏。

第6题:

锻造前钢的晶粒度对锻造性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锻造前晶粒细,其锻造性能好,这是因为晶粒边界强度低于晶内,细晶粒的晶界长,因而热塑性优于粗晶粒钢。

第7题:

硫对钢性能有何不良影响?降低钢中硫化物夹杂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不良影响:硫在钢中以连续的网状组织存在于晶界上,破坏钢的完整性,在加热到1250~1350℃轧制时,在晶界处就会造成开裂现象。另外,FeS与Fe组成易熔共晶体,熔点985℃分布在晶界上聚集凝固,破坏金属的完整性,造成“热脆”,硫高造成偏析严重(塑性夹杂),硫化物夹杂,造成横向机械性能下降,焊接性不好,当钢中S>0.06%时,钢的耐腐蚀性显著下降,磁滞损失比较大。途径:
(1)降低入炉原料中的硫含量,采用炉外铁水预脱硫技术;
(2)合理的冶炼工艺,既创造良好的脱硫动力学条件和热力学条件以降低钢中硫含量;
(3)改变硫化物夹杂的形态、分布;例如:通过加入RE、Zr、Ti、Ca等元素,使钢中以MnS为主的塑性夹杂物,转变为稀土硫化物为主的球形不变形夹杂物,但必须确定恰当的加入量,使其(RE)/(S)、(Zr)/(S)的比值达到合理的数值,以此改善钢材的横向性能。

第8题:

碳对钢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碳含量的微量增加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但使塑性、韧性下降。

第9题:

夹杂物对钢性能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1)形成裂纹
(2)使应力集中
(3)对钢的塑性和韧性影响
(4)对钢的性能影响
(5)对钢的加工性能影响
(6)对疲劳性能影响
(7)电磁性能影响

第10题:

合金元素在钢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合金元素在钢中以合金铁素体和合金碳化物形式存在。它们提高了合金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