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

题目
问答题
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读图,

地形、地势因素对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影响很大,其原因是西南地区(  )。
①地形多山②地势起伏很大③自西向东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④高原面积广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西南地区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很大,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且高原面积广大,对交通建设影响很大。

第2题:

地形因素对植物的分布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地形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等。地形的变化影响气候、土壤及生物等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尤为明显,在这些因素中,特别是海拔高度和坡向对植物的分布影响最大,南坡(阳坡)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湿度较低,常分布阳性旱生植物,而北坡(阴坡)日照时间短,温度相对较低,常分布耐荫湿的植物。

第3题:

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全部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性的长期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是中期和年度的土地利用规划。二者具有以下关系。1)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计划编制与实施的依据。2)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行政手段。

第4题:

城市化地形对作战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城市建筑的障碍性,使地面机动受阻
2)城市桥梁,隧道在战时会成为通阻的关键点
3)城市居民区内的草地,广场,公园,露天仓库,平台,高楼顶层是直升机良好的起降场地
4)城市建筑物使观察,射击受限
5)城市有良好的隐蔽条件,对常规武器杀伤具有较好的防护
6)城市内的政府机关,电台,水厂,电厂是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
7)城市作战分外围作战和巷战两个部分

第5题:

浙江地形复杂,是个多山、缺水、少地的省份,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有何新变化?它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1)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二是打破了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国际格局。
(2)国际新格局对战后中国的影响: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为此美国制定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当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美国力促国共和谈,以期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整个中国;当和谈破裂时,美国帮助蒋介石与中共决战,以期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段扶蒋,中共和中国人民都面临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的严峻考验。

第7题:

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政治方面,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秩序的稳定;
(2)伦理方面,调和儒、佛的矛盾,并在有些观念上加以会通,成为其组成部分。
(3)哲学方面,从义理上融合玄、佛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作出有益的补充和深化。
(4)文学上,在声韵、词汇、思想、艺术构思等方面的影响。
(5)艺术上,在建筑、绘画、音乐、雕塑等各领域的重大成就。
(6)民风民俗方面,对社会生活、精神心理造成多方面影响,极大拓展了民间习俗。

第8题:

什么叫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结构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用地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关联性

第9题:

澳大利亚的地形有何特征?在地形结构上与南、北美洲有何异同点?


正确答案: 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有三:第一,地势低平、单调。澳大利亚是一个地表平坦单调、切割微弱、起伏和缓的低高原大陆,全洲平均海拔为350米(仅比欧洲稍高),最高峰科修斯科峰海拔2,230米,是各洲最高峰中最低的。全洲96%的面积在海拔600米以下(其中36%在海拔200米以下),全洲90%的地面单调而平坦。第二,地形结构纵向排列。在构造地形上可明显的分为三个南北纵列的地带,即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台地。东部山地北起约克角半岛南至塔斯马尼亚岛,总称澳大利亚科迪勒拉山脉。山地南北长4,500公里(直线距离2,800公里),东西宽60~180公里,东坡陡峻、切割破碎,沿海平原狭窄,西坡缓倾成台地、高原状块状山,山地地势自北向南增高,在南纬27°以北称大分水岭,南纬27°~31°称新英格兰山,南纬31°~32°叫利物浦山,南纬32°~35°叫兰山,南纬35°以南叫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但最高峰科修斯科峰仅2,230米,还不到雪线。东部山地是古老的海西褶皱山地,经准平原化后于第三纪断裂抬升而形成的不对称断块山地,山间多小盆地、峡谷和垭口,为东西交通提供了有利条件。西部高原为古老岩层构成的、面积广而低的准平原台地,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高200~500米,平均高300米。高原中部有一些蚀余残山可高达1,000米以上,高山气候凉爽,夏季有一定的降水,为农牧交通要地;其余广大地区气候干燥,沙漠、半沙漠广布,约占全大陆面积的44%,比例之大为世界各洲之冠。西部高原边缘有一些由于地壳断裂抬升而形成的高原山地,高度可达800~900米。中部平原北起卡奔塔利亚湾,南至墨累河口,纵贯大陆中部偏东,是古陆台与海西褶皱带间的巨大沉降带。地表大部单调一致,一般海拔不超过100米,被两条低矮的残余高地(北为谢卢印高地,南称格雷·巴里尔山地)分隔成三部分:北部叫卡奔塔利亚低地,是一个向北倾斜的丘陵性海积平原,蕴藏巨大的铀矿和铝土矿;南部为墨累河—达令河冲积平原,是重要农牧业区;中部为以埃尔湖为中心的大自流井盆地,地势低平,布满干河床、盐沼、碱地,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发展中的牧区。在地形结构的排列上,与南、北美洲有相似之处,即高原、平原、山地三部分地形都具有南北延伸、东西排列的特点。但在具体内容上又有明显的差异:
(1)澳大利亚是西部为高原、东部为山地,而南、北美洲相反;
(2)澳大利亚西部是广阔的高原,南、北美洲东部是古老的高原高地,南美高原还被分割成三块;
(3)澳大利亚东部山地是海西褶皱山地准平原化后重新抬升的断块状山地,而南、北美洲西部的山地是年轻高大的新褶皱山系;
(4)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地下水丰富,南美洲中部平原被分割成三个平原。第三个特点是风成地貌分布较广。澳大利亚中西部为广阔的低高原,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力较强,地表广泛分布着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有些地方矗立着由抗风能力较强的岩石构成的残余山,残余山山麓堆有较厚的碎石层。低高原中有大面积沙漠,沙层很厚,在盛行风向影响下,形成许多平行排列的沙垄。这一点与美洲大陆截然不同。

第10题:

北美地形特点对其水系的分布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①地势东西高,河流发源于东西高山、高原地区
②发源于两侧高山、高原的河流,流向地势较低的中部平原地区,注入墨西哥湾或者北冰洋
③发源西部高山区的一些河流,注入太平洋,这些河流大都短小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