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动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对下列动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蜘蛛是节肢动物门中的食肉动物

B

蛤是软体动物门中的滤食动物

C

蚯蚓是节肢动物们中的食腐动物

D

文昌鱼是脊索动物门中的滤食动物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填空题
统计表的基本要素有()、()和表尾三个部分。

正确答案: 表头,表体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从细菌的营养、代谢与特殊构造等几个方面论述微生物是如何使废水净化的?

正确答案: 营养:微生物要求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无机营养型细菌氧化无机物维持生命,光能自养型细菌利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有机营养型细菌呼吸作用。有机营养型细菌缺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只能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他们对有机物的利用能力直接影响水处理
效果,无机营养和有机营养的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往往表现为互生关系,两者生活在一个环境中互相取利。
废水中的氮包括大量的无机氮化合物及有机氮化合物,能被不同的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氮先被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盐,再被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氨气散逸到空气中。
代谢:微生物若要进行生长繁殖,需来自外界吸收营养物以维持其生命活动,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一部分转化为细菌组分。然而这些过程都需要能量,因此细菌通过能量代谢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无机化并产生能量,并利用能量和部分无机物或有机物合成细胞物质,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特殊构造:细菌的特殊构造主要有荚膜、黏液层、菌胶团和衣鞘。 废水生物处理的细胞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黏液层在废水净化中有生物吸附作用,在曝气池中因曝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黏液层冲刷入水中,以至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它微生物利用。
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结构和功能的中心,具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在废水净化中起主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问答题
如何选定结构胶?

正确答案: 应使用正确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认定的结构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单选题
关于聚乙烯醇叙述正确的是()
A

聚乙烯醇具有极强的亲脂性。

B

分子量越大,结晶性越强,水溶性越差。

C

聚合度是影响溶解性的主要因素。

D

醇解度7叫以下的产品则不再溶于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离心式选粉机平板状撒料盘的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将团聚粒子打散;不能使物料得到应有的加速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判断题
心理健康的良好适应标准由于具有主观性,常常会有差异乃至引发争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多选题
情绪的组成要素有()。
A

内省的情绪体验

B

外在的情绪表现

C

情绪的生理变化

D

情感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问答题
欲探讨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用微型角膜刀对6例患者6只患有大疱性角膜病变眼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6~9个月。结果表明,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81±212)个/mm,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49±61)μm,散光为(2104±1119)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得如下结论: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是治疗大疱性角膜病变的可选术式。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该术式有望成为角膜内皮移植的技术平台,但远期疗效尚需继续随访。请问该研究是否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应如何设计该实验?

正确答案: 该实验仅凭选取了6例患者6只患有大疱性角膜病变眼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就得出“该方法是治疗大疱性角膜病变的可选术式”的结论,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该术式有望成为角膜内皮移植的技术平台。首先该研究违反了对照的原则。没有设立对照组,仅凭6例中5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但没有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不具有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首先选取一定数量的患有大疱性角膜病变眼的患者,将患有大疱性角膜病变眼随机分成两组,接受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若病情、病程等非处理因素对预后有影响,则应尽量保证两组之间在重要的非处理因素上均衡。然后再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单选题
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一般可采用5%~10%。
A

回流比

B

压力比

C

气水比

D

进气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产生X射线需具备什么条件?

正确答案: 实验证实:在高真空中,凡高速运动的电子碰到任何障碍物时,均能产生X射线,对于其他带电的基本粒子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电子式X射线管中产生X射线的条件可归纳为:1,以某种方式得到一定量的自由电子;2,在高真空中,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迫使这些电子作定向高速运动;3,在电子运动路径上设障碍物以急剧改变电子的运动速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