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题目
问答题
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霍尔在儿童心理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没有明确提出的一点是

A、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B、研究老年的心理学

C、研究青少年的犯罪问题

D、研究个体一生的全程发展

E、研究与青少年有关的宗教与教育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D

第2题: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或必要性在于()

A、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让有精神疾病的学生恢复正常

B、有利于促进学生正常健康成长

C、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D、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答案:BCD

第3题:

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分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一、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他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基础。这个阶段所包含的矛盾就是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其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人应该朝着该信任的就信任、不该信任的就不信任的方面发展,但二者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信任感应多于不信任感。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岁):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因此,埃里克森主张在安全范围内给儿童一定的自由,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但他也指出儿童在实现自主时也要接受一定的限制,以便为将来有法制的生活做准备。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4、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岁):所谓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已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岁):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岁):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8、达到完善的阶段(5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根据这个理论,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第4题:

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答案:D
解析: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第5题:

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 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B 、 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2_1司的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C 、 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D 、 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答案:A
解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第6题:

教育政策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教育政策分析可以()。

A.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B.为教育决策开处方

C.不断推进政策理论研究的深入

D.适应教育市场不断放开和发展的形势


正确答案:ACD

第7题:

朱智贤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儿童、青少年心理的整体发展。这个整体包括( )方面。

A、社会

B、教育条件

C、生物成熟

D、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

A .身心内部的矛盾斗争

B .自我教育

C .活动与交往

D .新陈代谢


参考答案:A

第9题:

联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分析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案:
解析: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成人的体貌。由于生理发育成熟过于迅速,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客观世界中抽回,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其突出特征是:(1)青少年的自我体验日益丰富和深刻。随着发现自我和对自我内心活动的关注,青少年逐渐产生了自满、自豪、自负、自怜、自怨、自惭等丰富的情感体验,交往时亦会产生腼腆之情,这些都是儿童期没有或少有的自我体验。但是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所以其情绪变化非常快。另外,其体验深度也有所发展在青少年初期,其自我体验多与容貌有关,而到丁青少年中期,能力、品德、学业、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则引起了他们内心更为强烈的自我体验。有时还会关注社会问题,并与同伴进行热烈的讨论。(2)自尊感突出。自尊感是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重要感的体验。青少年自尊感特别强烈,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将自尊感放在其他情感之上,当自尊感与其他情感发生抵触、冲突时,青少年会毫不犹豫地把维护自尊放在首位。当自尊受损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他们对自尊十分敏感,以致一些在成人眼中的小事也会被青少年联系到维护自尊的重大问题上去。另外,青少年的自尊感容易波动:获得一次小小的成功,他们便会得意甚至自傲;而犯了一次小小的过失或遭遇挫折,他们又会自责、失望,甚至自暴自弃。教育者应维护青少年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尖锐地批评他们。 得到很好地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10题:

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教育研究方法是()。

A、 经验研究法
B、 调查研究法
C、 行动研究法
D、 叙事研究法

答案:D
解析:
教育叙事研究法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