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危害及防治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危害及防治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H2S的性质危害及中毒的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性质:H2S是一种恶臭毒性很大的无色气体,H2S中毒初期臭味比较大,当浓度超过10mg/m3之后,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比空气重,容易集聚在低洼处,H2S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引起火灾爆炸。
危害:H2S是一种恶臭毒性很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中毒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感到头痛、流泪、恶心、气喘等症状。当吸入大量H2S时,会使人立即昏迷,在H2S浓度高达1000mg/m3时,会使人失去知觉,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式”中毒,并死亡。
中毒的防治要点:
(1)进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场所,应戴供风式防毒面具,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
(2)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密闭和通风,设置自动报警器;
(3)发生急性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对症抢救,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呼吸停止者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昏迷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第2题:

简述叶部病害的防治及措施。


正确答案: 防治原则:一般不防治,只有大面积严重发生,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时才防治。叶部病害的防治主要在幼苗,幼林,果树,经济林木以及行道树和公园树木上进行。
叶部病害的防治措施:1、清除侵染来源;2.喷药保护;3.林业技术措施;4.选育抗病育种。

第3题:

简述粘釜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


参考答案:粘釜原因:物理因素:吸附作用;化学因素:粘附作用。
危害:
(1)传热系数下降;
(2)产生“鱼眼”,使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3)需要清釜,非生产时间加长。
防止措施:
(1)釜内金属钝化;
(2)添加水相阻聚剂;
(3)釜内壁涂极性有机物;
(4)采用分子中有机成分高的引发剂;
(5)提高装料系数,满釜操作。

第4题:

简述禽流感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一)禽流感的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寒冷季节多发,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临床症状潜伏期3~5d,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即高、低致病性禽流感。
(1)低致病性禽流感野禽感染大多数都不产生临床症状。鸡和火鸡发病后表现为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器官的异常,以轻度乃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最为常见。病鸡除出现精神食欲差及下痢等一般性症状外,咳嗽、打喷嚏、罗音、喘鸣和流泪,产蛋鸡产蛋下降。
(2)高致病性禽流感此型又称鸡瘟、真性鸡瘟、欧洲鸡瘟,多见于鸡和火鸡。感染鸡常突然发病,症状严重,有些鸡突然死亡。病鸡体温升高,拒食,拉黄绿色稀粪;精神极差,呆立,闭目昏睡。头颈部水肿,鸡冠与肉髯发绀、出血,腿部皮下水肿、出血。流泪,流鼻涕,呼吸困难,不断吞咽、甩头、流涎。产蛋鸡产蛋大幅度下降或停止。后期有些病鸡出现头颈震颤、两腿瘫痪等神经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有的鸡群可达到100%。
剖检变化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及生殖道内有较多的粘液和干酪样物,窦、气管粘膜水肿、出血或出血,输卵管和子宫质地柔软易碎。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皮下、粘膜、浆膜、肌肉及各内脏器官有广泛性出血,与ND相似,但出血更广泛、更严重。胰腺肿大出血、坏死。卵巢和卵子充血、出血,输卵管发炎。
血清学诊断主要是HA、HI试验和ELISA。
(二)防治措施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杜绝野鸟进入禽舍,引进禽类时要严格检疫。
控制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用同源病毒灭活油苗进行免疫接种来预防,产蛋鸡于10日龄每只皮下注射0.3mL,40日龄、120日龄时每只皮下注射0.5mL;商品肉鸡可于10日龄每只皮下注射0.3mL。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病时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也可使用中草药治疗,板蓝根、金银花、黄芪等对蛋鸡恢复产蛋率有一定效果。
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首先是严密防止传入,一旦发生则应阻止疫情扩散。立即封锁疫区,对所有感染禽只和可疑禽只一律进行扑杀、销毁,封锁区内严格消毒等。

第5题:

简述危害果树的天牛主要种类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种类:桑天牛、星天牛、红颈天牛、苹果枝天牛
防治:(1)人工捕杀(2)人工灭卵(3)树干涂白(4)熏杀

第6题:

详细说明餐饮业老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一)鼠害类别
(1)盗食食品;
(2)毁坏食品、物品;
(3)病媒作用,传播寄生虫、传染病;
(二)防治措施
(1)厨房建筑无洞穴,空隙;
(2)贮藏食品使用防鼠容器;
(3)贮藏食品离地离墙;
(4)安装灭鼠器械如鼠夹、鼠笼等;
(5)电子捕鼠器的使用;
(6)化学灭鼠,应注意集中投放药物;
(7)垃圾、废弃物妥善管理,消除鼠患。

第7题: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管理办法》中所指的防治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严重程度、原因分析、防治措施、自行治理及自筹资金落实情况等。

  • A、灾害名称
  • B、受灾面积
  • C、区域范围
  • D、危害部位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参考答案:疟疾曾被列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俗称“打摆子”。寄生于人体后大量破坏血细胞,导致贫血、肝脾肿大,直至死亡。一生中要经历人和蚊子两个宿主,其有世代交替现象,有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种生殖方式。
防治原则:①防蚊灭蚊;②治疗病人(包括带虫者);③预防性服药。

第9题:

简述兰花炭疽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发病规律:兰花炭疽病在蕙兰兰株上发病率为最高,大于90%,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分生孢子经越冬,其萌芽率大为降低,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次年春末、夏初天气潮湿多雨,病菌开始侵染,有伤口和急风暴雨更易感染,温度22~28℃,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PH为5.5~6时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老叶一般于4月份开始发病,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如果整株受害严重,幼芽刚萌发时亦受侵染发病。
2、措施;栽培兰花选择空气比较流通的场所,可大大减少炭疽病的发生。但也不能太通风,因为空气太流通,湿度太小,不利于兰花生长。兰盆排放疏密应适当,绝对不能太密,以免兰叶互相交错、重叠,影响通风透气,使炭疽病菌交叉传染。温度在22~28℃以上、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最易致炭疽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一定要把温度和湿度控制在此界限以下。对控温,有两种办法:一是在高温季节架遮荫网,遮去部分强光;二是向地面、墙面、花架喷水或洒水,每天3~4次,降低温度。兰花在梅雨季节、暴雨转晴或连续阴雨高温后,因高温高湿,最易暴发炭疽病。在这段时间,除做好栽培场所的通风透气外,还应尽量减少叶面喷水和兰盆浇水次数,最好停止喷水和浇水,争取把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相对湿度过大难以控制时,也可用鼓风机或电风扇定时吹风,对控湿十分有效。炭疽病一般在春夏季开始发生,7~8月最严重,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喷药,不仅要喷叶面,更要喷叶背,这样才能彻底灭菌。对预防不力、已造成炭疽病蔓延为害并入土侵害到兰根的,光靠表面喷药已不能根治,一定要换盆换土,把整盆兰花倒出,除去旧土,剪去病叶、病根、病芽,用清水洗净,再用10000倍喷克稀释液喷叶,并浸泡兰根2~3h,取出晾干后重新用新土上盆。若再用旧兰盆,一定要清洗,浸泡农药消毒,并曝晒1天。也可在新叶抽出时,定期定时交替喷药,50%多菌灵500倍,50%克菌丹500倍液,50%苯菌灵1500倍,0.5%~1%等量式波尔多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10天1次,共4-5次

第10题:

简述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除了化肥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影响外,化肥施用通过反馈过程对土壤环境以及对水、气环境也发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土壤的性质的变化,水环境的富营养化,以及土壤气体对大气圈的影响。
(1)化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
(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3)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的影响。
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
(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料
(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
(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
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