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欧中世纪的预成论。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西欧中世纪的预成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西欧中世纪儿童观最主要的观点是()。

A、预成论

B、主体论

C、性恶论

D、儿童中心论


正确答案:AC

第2题:

西欧中世纪史学的特征?


参考答案:

西欧中世纪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被以基督教神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所代替。
1、中世纪的历史学家主要由教士和僧侣组成。
2、神话、奇迹和传说充斥于历史著作之中。
3、历史著作的主要形式是“年代纪”和“编年史”。


第3题:

简述西欧中世纪儿童教育的儿童观与教育状况。


参考答案:第一、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 性恶论:鼓吹人生来性恶,要想净化灵魂,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应当从幼年起就抑止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 预成论:预成论否定儿童与成人差异,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第二:教育状况: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基督徒;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家庭熏陶、参加社会活动、欣赏音乐 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建立宫廷学校,为王宫贵族服务,主要学习“七艺”(文法、修辞学、辨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建立骑士早期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出生至7岁培养体格道德;7岁至14岁培养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14至21岁侍奉领主。 

第4题:

中世纪西欧儿童观包括()

  • A、性恶论
  • B、发展论
  • C、预成论
  • D、植物论

正确答案:A,C

第5题:

简述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制度化:知识传承的制度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化。 (2) 国际性:招收欧洲各地学生、自由流动、教学资格互相承认、共同的语言(拉丁语)。 (3) 独立性:自治的行会组织、拥有特权, 独立于政府和教会之外,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自治和学术自由。 (4) 流动性:大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流动,不受地域的限制。 (5) 宗教性:大学中还渗透着浓重的宗教色彩。

第6题:

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主要有性恶论和预成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简述中世纪中期西欧法律的变化。


参考答案:

1、公元13世纪后,地方习惯逐渐被编纂为成文法典。起初由私人进行,后来出现官方汇编,著名的有法国的《诺曼底大习惯法典》、《波瓦西习惯集》,德国的《萨克森法典》、《施瓦本法典》等。
2、公元12世纪初始,首先在意大利,然后在法德展开了对罗马法的研究和应用,以补充法律的不足,这现象叫罗马法的复兴。
3、天主教教会以《格拉奇教令集》编纂为主要标志,发展为独立的法律体系,教会法和世俗法在调整范围上互有竞争,互不从属,但本质是一致的,这种法律二元化是西欧封建制法律的特点之一。
4、公元11世纪前后,随着西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复兴和自治城市的出现,西欧商法发展起来,商法渊源于各地的商业习惯,为解决其冲突,各城市逐渐形成了西欧统一的商法。


第8题:

欧洲中世纪存在的儿童观主要有()

A、性恶论的儿童观

B、性善论的儿童观

C、白纸说

D、预成论的儿童观


参考答案:AD

第9题:

下列哪些观念属于中世纪西欧的儿童观()。

  • A、性恶论
  • B、性善论
  • C、儿童中心
  • D、预成论

正确答案:A,D

第10题:

“预成论”的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A、“预成”的教学目标。“预成论”的教学观遵循僵化的“输入一产出”式的目标程式,强调对教学过程的精密线性安排和刚性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成为一种强制性、武断性的“布道”过程
  • B、“预成”的教学过程。“预成论”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反映
  • C、“预成”的教学内容。在“预成论”的教学观下,教学内容和资源都是先在的、预定的
  • D、教学“预成论”以“构成论”和“嵌入说”为思想基础,把教学看成是一部由若干零件构成并可加以拆散和还原的机器,从而把教学活动框定为一种“预成”式的对象化活动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