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康德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题目
问答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康德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康德主张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但人不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


正确答案: “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康德。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不通哲学,则不能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理,而定教育之理想者”。——王国维
哲学是为所谓而无所不为之学问,哲学是一切学科之母,当然也是教育学之母。反应教育最一般本质、最高理想何止是统一性终级根源的教育哲学知识也应该是教育学、教育科学的本体知识。
教育学首先或最终都要解决这些根本问题。

第3题: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试论述此观点的合理性。


正确答案:
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人是在环境和教育同时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描述。比如,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首先,他把教育看做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他说,假如男女青年都“毫无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社会就“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夸美纽斯在《论天赋才能的培养》中,多方面地对比了有教养的民族和没有教养的民族之间的差别,以说明教育对于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增进人类幸福和加强国家实力的作用。其次,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教育。只要接受合理的教育,任何人的智力都能够得到发展。他反对借口“智力迟钝”而拒绝教育儿童。他说,智力极低,不能有所发展的人是极少的,因此,他认为:“假如要培养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培养。”“只有受过良好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二重性。所谓教育的二重性是指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同时具有规训奴役与启蒙超越的作用。它具体表现为这样一种事实: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主动建构自身的行为,基于人类的可塑性与自主性,教育往往表现为两种相辅相承的功能:一是形塑规训个体,使之朝向教育者施教的方向发展,或使之匍匐于各种外来的力量之下,失去独立与自主充当他人的工具与奴隶。二是对主体的启蒙,即教育可以使个体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超越他本人的现状,甚至超越当下社会,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尽管包括社会生产、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在内的社会环境都对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有更为重要的位置。(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4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因此,学习教育哲学就是学习教育哲学史。


正确答案:理解哲学离不开理解哲学史,学习哲学也离不开学习哲学史。哲学即哲学史,哲学史即哲学。哲学永远在路上。哲学史是哲学问题的演变史,而不是哲学知识的发展史。哲学的发展是围绕着智慧核心而运转的圆周运动。哲学家对根本性问题思考的都很根本,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就是将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路都走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思想过的东西都思想一遍。学习哲学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哲学家所面对的哲学问题和他们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同方式。学习哲学史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围绕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对话的过程

第5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正确答案:教育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确定性规律”,揭示教育规律和按教育规律办事是教育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性诉求。规律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中,并呈现出一种因果式、单向的直线性联系,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变化既是前一个事物产生与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下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变化提供一个原因。但是教育的运动发展常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更准确的应该是统计学规律,统计性规律不同于动力学规律,它不直接地表现在某一总体的每个个别现象中,而只表现在这个总体的运动中。

第6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课程中的知识是价值中立的。


正确答案:现代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并不是通过知识促使学生发展的过程,而是一种知识霸权支配下的知识控制过程,其直接目的在于消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批判能力,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现代课程知识的霸权和建立在这种霸权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秩序。现代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这种控制。

第7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教育的本体是“教学成人”。


正确答案:郝文武老师在《建构的教育哲学》一书中,认为教育的本体是“教学成人”。教学成人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本质间的必然、普遍、内在和稳定联系,是教育本质的本质,教育的本体,是教育区别于自然运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所有教育的原初或终极起始原因都是教学,最高追求或终极目标都是形成人或成就人。教学本体与成人本体是统一的,教学为了成人,成人必须教学。教育离开教学既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成就人。

第8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哲学作用方式比较隐蔽,人日用而不知。


正确答案: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比较隐蔽。百姓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哲学是把习以为常、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熟知中寻求真知,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第9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康德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正确答案: 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我们需要注意到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应该将其人性之全部自然禀赋,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从自身中发挥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恰恰是教育的介入。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但同时也要注意人是在环境和教育同时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教育一方面是把某些东西教给人,另一方面还要使某些东西靠其自身发展出来”。事实上,教育的过程是个外化和内化相辅相成的过程,教育不仅担负着传承文明的重任,同时也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教会思考,促进思想的融合、内化,直至最后升华,最终使人获得完美的人性。

第10题:

分析下列这句话,不管合理与否请说明理由。 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尽可能地满足人对教育的一切需要。


正确答案: 就直观和静态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但从深层和动态看,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
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对象化。价值是对象主体化,主体评价和规范对象,而不是主体的对象化,对象评价和规范主体。由于对象的属性、功能满足了主体的需要才有价值,而不是由于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和功能主体就必须需要它,它就一定对主体有价值。
教育具有许多不同层面的价值,但这些价值都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教育培养的人是实现诸多教育价值的根本。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