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王老师

题目
问答题
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王老师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王老师还举了一个大多数老师如何对待上课讲话学生的例子。他说如果有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眼光扫巡后还不自觉停止,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去,以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又可杀一儆百。老师对请到办公室的学生开始都不理睬他,这叫“冷处理”。学生呆在成人堆里,不久便会不自在,开始焦虑,渴望回到同学中去。这时教师开始处理问题了。在“你觉得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果学生表现出不认错、不合作的态度,教师会使用的一招就是找来一份报纸,让这个学生从开头读到尾,“你不是喜欢讲话吗?今天让你讲个够。,不念完报纸,学生当然也不能离开教师的办公室。不过,大多数进了办公室的学生很快就会就范。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老师跟学生订下处罚条约。“如果下次讲话被我抓住了怎么办?”学生为了急于离开办公室,会胡乱想出一些自我惩罚的办法,如写检讨、自己打自己嘴巴等等。通过这样处理,班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犯这样的错误。学生都服服帖帖的。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学与教育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不习惯于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初二学生李某不喜欢学物理。一次物理课上,他趁班主任王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年老体弱的门卫无力阻拦他跑出校门。李某进入与学校一巷之隔的网吧,受社会不良青年柯某的教唆。在网上参与赌博,王老师对此非常气愤,向学校建议开除李某,校方没有同意,要求班主任对李某进行耐心教育。
(1)除学校、王老师和李某外,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还有哪些?(2分)
(2)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学校和王老师的行为。(6分)


答案:
解析:
(1)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还有网吧经营者和社会不良青年柯某。
(2)《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李某进行耐心教育的做法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相反,王老师向学校建议开除李某的做法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第2题:

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A.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
B.王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C.王老师缺乏教学创新
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

答案:D
解析:
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

第3题:

李老师在教室拾到一部手机,将其带回家等待失主联系,但是当晚手机被林某盗走,后失主王老师打电话过来找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老师应当赔偿王老师的损失

B.李老师对手机的占有是他主占有

C.林某对手机的占有是他主占有

D.李老师对手机的占有是自主占有


正确答案:B
「考点」占有的种类;占有的效力
「解析」自主占有,是以“所有的意思”占有,他主占有,是以非“所有的意思”而占有,题中李老师,将拾到的手机带回家等待失主联系。并没有将手机据为己有的意思,因此为他主占有。
选项D错误,B正确。林某盗走手机以据为己有,为自主占有,选项C错误。李老师拾到手机等待失主,主观上出于善意,对手机被盗没有过失。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没有法律根据,选项A错误。

第4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乱扔纸屑杂物的现象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1][简答题]
请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做法。


答案:
解析:
王老师的一些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因而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方面,王老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工作有热情,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的要求;同时。王老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丢垃圾”体现了他有育人的责任意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教书育人”的要求。另一方面,王老师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对学生的错误,他“没少有惩罚手段”,说明王老师语言不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没有做到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的要求;此外。王老师自身有很多言行不当之处,比如“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没有做到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为人师表”。

第5题:

材料:
某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女同学晓晓最近收到了一封匿名“情书”,这封情书中表达了对晓晓的喜爱之情。晓晓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将这封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王老师。班主任王老师在收到情书后很气愤,决定杀一儆百。于是王老师紧急召开了班会,并在班会上公开调查情书的书写人。在发现情书是小刚同学写的之后,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小刚朗读情书并狠狠地批评了他,小刚感到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便拒绝去学校上学。
问题:
(1)请用德育原则的相关知识评析王老师的行为。
(2)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采用哪些德育方法来处理“情书”事件。


答案:
解析:
(1)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疏导原则,值得我们反思。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小刚朗读情书并狠狠地批评了他,没有做到尊重小刚,因此违背了该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得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王老师面对小刚给晓晓写情书的事件,没有耐心地教育小刚,只是狠狠地批评了他,违背了疏导原则。
(2)如果我是王老师,我会采用说服教育法和品德修养法来处理该事件。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识。我会在私下找到小刚给他讲解“早恋”的危害,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提高小刚的认识。品德修养法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我会在与小刚的对话中启发小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说出后续的做法,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第6题:

材料:
王老师来到学校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他利用工作之余搜集大量与自己所教课程(语文)的相关资料、图片等,制作了很多教学课件。课堂上王老师声情并茂,把自己搜集到的各类资料给学生们展示,学生们都感觉到王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得都很积极。
李老师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刚来学校不久,刚刚熟悉了学校中的环境。由于刚刚走上讲台,李老师自已觉得在上课时还有些紧张,有的时候准备得很充分的材料他不一会儿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所以,这段时间,李老师总是旁敲侧击地从其他老师那里获取同学们对他的评价。
张老师从教多年,最近一段时间,她开始积极探索新课改背景下自己所教科目(数学)上所体现出的一些变化。作为班主任,她已经总结出一套适合本班的班级管理方法,并且她能够根据本班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问题:
请你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三位教师分别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答案:
解析:
王老师处于关注情境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李老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造成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因为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张老师处于关注学生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7题:

王老师讲完新课,询问学生是否学会,班级里鸦雀无声,王老师环视教室,这时小明回答:“会了。”王老师说:“好的。”于是王老师进行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王老师的行为( )


A.正确,与小明的互动体现了因材施教

B.正确。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C.错误,未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D.错误。只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

答案:C
解析:
王老师的授课只重视教师的教,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够,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第8题:

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在同一所大学教语文、数学和外语,按规定每人只担任其中一门课,而且李老师上课全部用汉语外语老师是该校一个学生的舅舅张老师是女教师,他的女儿考大学之前经常向数学老师请教请判定他们各自上的课程是()

A. 李老师上语文,王老师上外语,张老师上数学
B. 王老师上语文,李老师上外语,张老师上数学
C. 张老师上语文,王老师上外语,李老师上数学
D. 王老师上语文,张老师上外语,李老师上数学

答案:C
解析:
由(1)可知李老师不上外语;由(2)可知外语老师是个男老师,结合“张老师是女教师”可推出,张老师不是外语老师,故外语老师是王老师;同样由(3)可知,张老师不是数学老师,鼓掌老师是语文老师,咯老师是数学老师。故答案为C。

第9题:

材料
某班主任王老师经常拆阅学生的信件,有一次发现学生乐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欢欢收”的信件,王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乐乐写给欢欢的求爱信,王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乐乐提出了批评。次日乐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出走。乐乐家长找到王老师理论并要求将乐乐找回,王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乐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1)请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判断王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7分)
(2)王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答案:
解析:
(1)班主任王老师私自拆阅学生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2)这位老师的解释不正确。《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以教育和爱护学生为借口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材料中,这位老师的教育方式不适气,因此对学生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10题:

青年教师王老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王老师上课时,尽管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王老师只注重了模仿,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
B.王老师不重视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扎实
C.王老师一味模仿李老师,未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D.王老师不重视班级学情,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性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王老师模仿了特级教师李老师,但是教学效果还是不佳,说明王老师应该进行反思,一味的模仿并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且每个班的情况不一样,应该关注自己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所以ACD项分析恰当。B项,王老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主动向特级教师请教,说明他很注重专业学习,所以选项分析不恰当。故正确答案为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