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哲学流派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这些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
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开始,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趋势。


参考答案:动向:(1)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
(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3)不足:理论知识薄弱;课程价值观有待与国际接轨;把课程改革视为教材改革。
趋势:(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
(2)在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整合;
(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4)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5)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
(6)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第2题:

试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3题:

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P236-237)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第4题:

从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青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青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青部颁布了《幼儿园教青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青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第5题:

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哲学流派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这些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
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开始,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6题: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织结构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第7题:

试述当代课程的发展趋势。


答案:
解析:
1、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变化中的技术、政治、经济、国际内外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政策都强调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目标,开发既确保核心内容的学习,又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的课程框架;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也强调了儿童中心的、活动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问题解诀的能力,并鼓励自我导向学习;课程开发征求多方意见,对课程实施问题的决策制定倾向于下移到地方和学校一级。2、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出现的课程领域;小学和初中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加。3、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正在被“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所超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职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成分;在课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加,多媒体的作用日益明显;政府下达的课程要求弹性日益增大;许多国家优先强调增强教师和学校从事持续进行的“校本评定”的能力。4、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许多国家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角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价组成部分。

第8题:

试论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第9题:

试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评价目的的育人性
(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3)评价取向的全面性
(4)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5)评价主体的开放性

第10题:

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青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