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的策略。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的策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误区: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一堂好课;挤占了儿童思考的时间。
应对策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CAI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的;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考虑是否选择CAI技术;弄清CAI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而不是相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探究学习的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注意探究教学模式对学习主体的适用性。(2)注意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呈现。(3)注意教师引导的适度性。(4)加强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第2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1、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解释概念、说明规则和规律性知识。其特点是:教师可以系统地、有证据地讲述新的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5点:(要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注意新旧联系,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语言要简练易懂,生动有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谈话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谈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应注意的问题3点:(谈话前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或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设计好所提的问题;谈话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谈话后要小结)
3、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且发展智力。
应注意的问题7点:(练习的目的要明确、适当;练习要有计划地进行;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练习的份量和练习的时间要适当;练习的要求应有弹性,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注意对练习的检查和指导,并严格要求。
4、演示法:是通过教具或实物来说明或印证所教的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4点:(演示要有明确的目的;课前准备好演示用具;演示要与讲解相结合;演示后要及时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5、实验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掌握数学概念或规律。
应注意的问题3点:(用好实验法的关键在于课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课前要学生准备好实验的器材;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6、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3点:(阅读前,要向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且对此作出针对性的讲解。)

第3题:

教材和教学大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物质依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
2、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
3、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互动的合作过程。

第5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 


正确答案: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第6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  )。

A、个别化教学
B、情境教学
C、发现教学
D、指导教学

答案:A
解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个别化教学。情境教学和发现教学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第7题:

用实例分别说明在小学数学规则导入阶段的教学组织中如何运用“情境导入策略”、“活动导入策略”及“问题导入策略”的?


正确答案: ⑴情境导入。是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策略。如:在初次学习除法时,可呈现此情境:“有6块巧克力,要分给3个小朋友,如果要使每位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于是,有学生就会利用已有经验,开始用“依次分”的方式去尝试。这样的活动不仅揭示了出发的本质意义——平均分,而且还能揭示其基本的算法。
⑵活动导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策略。如:在几何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规则,教师通常都会先设计一些诸如测量包装纸等活动,让儿童先去动手尝试,使他们在各种尝试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
⑶问题导入。通常在一些规则的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采用的策略。如:学生已经习得了基本的二位数除法规则后(像132÷12),教师就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像1318÷12)。当学生用已有规则尝试解题时,就会遇到新问题,因为第一次除得的余数加上十位上的“1”再被12去除时,不够商1,怎么办?多次的尝试和思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定位“,而且使学生已习得的关于除法的规则获得了拓展。

第8题:

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彩条。


参考答案:数学彩条,也叫奎逊耐彩色棒,是一种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小学数学学具。数学彩条由十种颜色、十种长度的木条(或塑料棒)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十种颜色分别是白色(b)(括号内字母为该颜色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2 个、红色(h)——12 个、绿色(l)——10 个、紫色(z)——6 个、桔黄色(j)——4 个、深绿色(s)——4 个、乌黑色(w)——4 个、咖啡色(k)——4 个、天蓝色(t)——4 个、橙色(c)——4 个。共74 个。十种彩条的长度分别是1 厘米、 2 厘米、3 厘米„„10 厘米。小学数学各年级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操作数学彩条,使学生建立起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起有关数学内容的模型和表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用白色的彩条(b)表示 1,其他颜色彩条分别表示2,3,„„10。这样,就可以用它认识整数和四则运算。例如:(1)两个彩条接起来同另外一个彩条一样长,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数的组成。(2)用一个橙色彩条和若干个白色彩条,就可以表示11-19 各数。(3)加法和减法:两个彩条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表示相加。把两个彩条并排摆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两个彩条之间的关系就是表示减法。两个彩条相差部分同某一个彩条一样长,这个彩条表示的数就是减法的差。(4)乘法和除法:用单一颜色的彩条连在一起,表示 n 个相同加数连加,用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5)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彩条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题的涵义,准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6)用其他颜色的彩条表示1,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此外,运用数学彩条还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和开展智力游戏。

第9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的策略。


正确答案:误区: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一堂好课;挤占了儿童思考的时间。
应对策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CAI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的;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考虑是否选择CAI技术;弄清CAI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而不是相反。

第10题:

简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教学策略。


正确答案: 教学策略当然就是指教师在课堂学习的组织过程中的一种指导行为方式与方法抉择或创设的方略。构建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组织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教师确定教学组织过程的依据、有助于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教学策略建构依赖于准备原则、活动原则、主动参与的原则、兴趣性原则、个别适应的原则。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有“照本宣科策略”、“简单对话策略”与“思维交互策略”。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特点是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