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尖轨辊轮高度调整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尖轨辊轮高度调整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筒体设备四个支承辊轮的调整方法.


正确答案: 1、用水平仪找平支承机架的四个支承面,若不平,可用增减机架底脚垫块的方法进行调整;2、检查四个支承辊轮,其轴线与机架对称轴线应平行;3、调整四个支承辊轮,消除支承辊轮出现的两种误差,即楔形误差和偏摆误差。使四个支承辊轮的轴线与机架对称轴线的对称度在全长上不大于3mm。若调得不准,会导致筒体在运转时向前或向后方向移动。

第2题:

辊轮系统及其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闭合状态下,辊轮与尖轨轨底边缘间的空隙应为1~2mm;辊轮顶面应高于滑床台上表面3~5mm。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单辊轮:尖轨正确闭合位置,滑床板表面与岔轨间的理想空隙应该是0毫米,闭合岔轨辊轮不接触。调整好辊轮后,辊轮与岔轨间的空隙是()mm,錕轮的高度是3mm。

A.0

B.0.1

C.0.2

D.1


参考答案:D

第4题:

道岔密贴状态时,尖轨轨底与辊轮间隙()≤△<(),道岔斥离状态时,尖轨轨底和滑床板间隙()≤△<()。


正确答案:1mm;2mm;2mm;3mm

第5题:

我国自主研发客运专线道岔,部分滑床板间隔设置施维格辊轮,辊轮高度可方便的进行调整。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高速道岔滚轮一般情况下,靠近尖轨轨底的辊轮(里侧辊轮)应高出滑床台板表面3~4mm,外侧辊轮高出2~3mm,里侧辊轮与尖轨轨底应留1mm的间隔,用1mm厚的塞尺定位。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高速道岔滚轮一般情况下,靠近尖轨轨底的辊轮(里侧辊轮)应高出滑床台板表面2~3mm,外侧辊轮高出3~4mm,里侧辊轮与尖轨轨底应留1mm的间隔,用()厚的塞尺定位。

  • A、1㎜
  • B、2㎜
  • C、0mm
  • D、1.5㎜

正确答案:A

第8题:

筒体设备四个支承辊轮的调整方法。


正确答案: 1、用水平仪找平支承机架的四个支承面,若不平,可用增减机架底脚垫块的方法进行调整;
2、检查四个支承辊轮,其轴线与机架对称轴线应平行;
3、调整四个支承辊轮,消除支承辊轮出现的两种误差,即楔形误差和偏摆误差。使四个支承辊轮的轴线与机架对称轴线的对称度在全长上不大于3mm。若调得不准,会导致筒体在运转时向前或向后方向移动。

第9题:

密贴尖轨底部与靠近基本轨侧的辊轮的间隙应在()。当尖轨运动时,尖轨应在各滑床板辊轮上运动,尖轨辊轮应正常滚动。

  • A、0.5~1mm
  • B、1~2mm
  • C、2~3mm
  • D、3~4mm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高速道岔滚轮松动辊轮支架上的定位螺钉,可使辊轮系统沿滑床垫板方向移动,调整辊轮位置。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