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外科营养支持方式,脑卒中病人宜采用(  )。

题目
单选题
上述外科营养支持方式,脑卒中病人宜采用(  )。
A

B

C

D

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肠广泛切除术后1月内宜采用()

A、肠内营养

B、肠外营养

C、外科补液

D、静脉输液

E、胃肠造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小肠广泛切除后宜采用肠外营养(PN)4~6周,以后才能采取逐步增量的肠内营养(EN)。

第2题:

脑卒中病人宜采用( )


正确答案:B

第3题:

脑卒中病人宜采用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B
B

第4题:

手术前后,外科病人补充营养的选择宜为

A、消化道功能正常者,以口服为主

B、昏迷或不能进食的病人可用管饲

C、结肠手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可用要素饮食

D、口服或管饲有困难者或仍难提高营养者,可采用胃肠外营养

E、大面积烧伤病人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


参考答案:ABCDE

第5题:

关于外科营养的观点,正确的是

A、高龄病人营养不良时,营养补充量应大于计算量

B、肠外营养疗效较肠内营养好

C、昏迷病人、大面积烧伤病人可行肠内营养

D、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超过2周者,则以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为宜

E、长期肠外营养可引起肠屏障功能减退


参考答案:CE

第6题: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营养液配制后冷藏的有效期为

A.2h

B.4h

C.8h

D.12h

E.24h


正确答案:E
营养液要在无菌的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以下的冰箱内暂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

第7题:

重症烧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宜选择

A、口服营养摄取为主

B、静脉高营养

C、口服营养摄取为主,静脉营养为辅

D、静脉营养摄取为主,口服营养为辅

E、禁食加静脉高营养


参考答案:D

第8题:

对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如何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答案:预防肠内营养支持相关腹泻的主要措施: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逐步递增。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d内逐渐增至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于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喂养管注入。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调配营养液的容器保持清洁和无菌;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h若营养液含有牛奶等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短;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6)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入体白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减轻肠黏膜水肿。
预防肠内营养支持相关腹泻的主要措施: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逐步递增。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d内逐渐增至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于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喂养管注入。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调配营养液的容器保持清洁和无菌;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h,若营养液含有牛奶等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短;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6)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入体白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减轻肠黏膜水肿。

第9题: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的依据是

A.病前营养状态

B.病人年龄

C.疾病持续时间

D.疾病严重程度

E.估计可能进食的时间


正确答案:ABCDE

第10题:

手术前后,外科病人补充营养的选择宜是

A.消化道功能正常者,以口服为主

B.昏迷或不能进食的病人可用管饲

C.结肠手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可用要素饮食

D.口服或管饲有困难或仍难提高营养者,可采用胃肠外营养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临床上,凡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时应首选肠内营养,这样比较符合生理;对于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管饲,可避免误吸导致吸人性肺炎。结肠手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采用要素饮食可减少粪便残渣,以利于肠道清洁。对于给予肠内营养无法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可给予胃肠外营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