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粒径的可吸人颗粒物所含有害物质的量和毒性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强致癌物苯并(a)芘大部分在(  )的颗粒上。

题目
单选题
不同粒径的可吸人颗粒物所含有害物质的量和毒性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强致癌物苯并(a)芘大部分在(  )的颗粒上。
A

粒径大

B

粒径小

C

粒径中等

D

粒径粗

E

粒径任何大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尘暴更大。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吸人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会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重金属等会溶解于血液中危及人体健康 B.灰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伤害大 C.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D.灾害天气中各自尺寸颗粒物的致病机理


正确答案:B
材料第一句点明主旨: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尘暴更大。后面的文字内容是对危害原因的具体解释。故选B。

第2题:

苯并(a)芘(BaP)的代谢活化过程如下图(Ⅰ~Ⅴ),R表示BaP分子中的芘

A.Ⅰ

B.Ⅱ

C.Ⅲ

D.Ⅳ

E.Ⅴ

前致癌物是

近似致癌物是

终致癌物是


正确答案:A,C,D
(答案:A)苯并(a)芘本身无致癌活性,需经代谢活化生成活性代谢产物才具致癌性,所以其为前致癌物。(答案:C)前致癌物在活化代谢过程中接近终致癌物的中间产物为近似致癌物。BaP-7,8-二醇,再经一步氧化即可成终致癌物,所以其为近似致癌物。(答案:D)BaP-7,8-二醇-9,10-环氧化物为亲电子剂,含有亲电子中心,可与细胞大分子的亲核中心共价结合,进而导致癌症,所以其为终致癌物。

第3题:

粒径()的可吸人颗粒物多滞留在上部呼吸道。

A、>0.4微米

B、>1微米

C、>2微米

D、>5微米

E、>10微米


答案:D

第4题: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苯并[α]芘是指存在于()中的苯并[α]芘。

  • A、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 )
  • B、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
  • C、总悬浮颗粒物
  • D、降尘

正确答案:B

第5题:

《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439-1995)适用于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中苯并[a]芘含量的测定。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苯并(a)芘属于

A、前致癌物

B、近致癌物

C、终致癌物

D、无机致癌物

E、直接致癌物


参考答案:A

第7题:

苯并(a)芘属于

A.前致癌物

B.近致癌物

C.终致癌物

D.无机致癌物

E.间接致癌物


正确答案:A
(答案:A)苯并(a)芘本身无致癌活性,在体内代谢时,第7、8位碳原子之间可氧化成环氧化结构,再经水化反应生成7、8位醇基而成为近致癌物,此后进一步氧化成终致癌物(7,8-二醇-9,10-环氧化物),它可与细胞生物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诱发突变以及诱发肿瘤发生。

第8题:

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能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肺部,特别是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还会被吸收到人体血液和淋巴液中。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指( )。

A.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

C.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

D.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正确答案:B
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故选B。

第9题: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下列关于颗粒物沉降参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颗粒物粒径<15μm时,可以不考虑沉降作用,按气态污染物考虑
  • B、颗粒物粒径>15μm时,则需考虑颗粒物的沉降作用
  • C、颗粒物粒径>100μm时,则认为此种颗粒物不会很快沉降
  • D、颗粒物沉降参数用于计算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沉降速度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下列物质中为强致癌物质的有()。

  • A、苯并[a]芘
  • B、甲苯
  • C、丙酮
  • D、二恶英

正确答案:A,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