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8岁,上下颌牙齿全部缺失,全口义齿修复,咀嚼运动的类型中,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咀嚼运动类型常为()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68岁,上下颌牙齿全部缺失,全口义齿修复,咀嚼运动的类型中,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咀嚼运动类型常为()
A

单侧咀嚼

B

双侧同时咀嚼

C

双侧交替咀嚼

D

前牙咀嚼

E

后牙咀嚼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双侧(同时性)咀嚼:这一类型的咀嚼运动,往往出现在咀嚼食物的末期,即吞咽之前。研究显示10%~20%的个体属此类型。全口义齿患者常有这种咀嚼方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50岁,右上第一双尖牙、右上第一磨牙、右上第二磨牙、右上第三磨牙、左上侧切牙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咀嚼运动类型为

A、单侧咀嚼

B、双侧同时咀嚼

C、双侧交替咀嚼

D、前牙咀嚼

E、后牙咀嚼


参考答案:A

第2题:

某男性患者,70岁,上下牙列缺失,上下全口义齿修复,使用8年.患者主诉为上下全口义齿易掉,咀嚼无力.临床检查示:正中位时牙合面下1/3垂直距离过低,义齿严重磨损,义齿固位和稳定性差.戴用这样的不良修复体会对病人的咀嚼运动有什么影响

A.咀嚼效率低,硬韧性食物不易嚼碎

B.咀嚼时义齿不稳定

C.剩余牙槽骨骨密质低

D.对食物味道的品尝能力下降

E.以上影响都有


正确答案:E
93.[解析]全口义齿易掉且咀嚼无力,会造成义齿不稳定,咀嚼效率低,进食无味,同时不良压迫会加快牙槽骨的压迫性吸收.

第3题:

咀嚼运动的动力是( )。

A、牙齿

B、上颌骨

C、下颌骨

D、颞颌关节

E、咀嚼肌


参考答案:E

第4题:

患者女,50岁,右上第一双尖牙、右上第一磨牙、右上第二磨牙、右上第三磨牙、左上侧切牙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咀嚼运动类型为

A.单侧咀嚼
B.双侧同时咀嚼
C.双侧交替咀嚼
D.前牙咀嚼
E.后牙咀嚼

答案:A
解析:
单侧或前伸咀嚼运动,常是障碍适应的结果。以软食为主的人或由于牙齿、牙周异常所产生干扰者,多属此类。这是不正常的咀嚼运动。此类约占12%。

第5题:

患者,女性,50岁,右侧上颌缺失第一前磨牙、第一和第二磨牙。左侧上颌缺失侧切牙。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咀嚼运动类型为

A.单侧咀嚼

B.双侧同时咀嚼

C.双侧交替咀嚼

D.前牙咀嚼

E.后牙咀嚼


正确答案:A

第6题:

患者,女,52岁,右侧上颌缺失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左侧上颌缺失侧切牙。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咀嚼运动类型是( )

A.单侧咀嚼

B.双侧同时咀嚼

C.双侧交替咀嚼

D.前牙咀嚼

E.后牙咀嚼


正确答案:A
习惯性的单侧或前伸咀嚼运动,常是对障碍适应的结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A。

第7题:

患者,男性,70岁,上下牙列缺失,上下总义齿修复,使用8年。患者主诉为上下全口义齿易掉,咀嚼无力。临床检查示:正中牙合位时面下1/3垂直距离过低,义齿严重磨损,义齿固位和稳定性差。戴用这样的不良修复体会对病人的咀嚼运动有什么影响

A.咀嚼效率低,硬韧性食物不易嚼碎

B.咀嚼时义齿不稳定

C.剩余牙槽骨骨密质低

D.对食物味道的品尝能力下降

E.以上影响都有


正确答案:E

第8题:

女,60岁,上下牙列缺失患者,上颌牙槽嵴宽、颌弓大、口裂小,行全口义齿修复时,采用何种方法,才能使取模托盘进入患者口中

A、托盘由前向后

B、让患者张大口

C、旋转托盘,左向右或右向左入口

D、托盘由下向上

E、小口开大术


参考答案:C

第9题:

男,50岁。因“口内多数牙齿缺失,要求修复”,来医院治疗。患者平躺在治疗椅上,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口腔在不说话、不咀嚼、不吞咽时,上下颌牙弓脱离接触。此时,患者下颌所处的位置是

A:息止颌位
B:正中关系
C:下颌姿势位
D:正中牙合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解析:
下颌姿势位(也称为息止颌位、下颌休息位)是指当个体端坐、头直立位时,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弓自然分开不接触,下颌所处的位置。当下颌处于姿势位时,上下牙弓之间保持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

第10题:

男,70岁。上下牙列缺失,上下总义齿修复,使用8年。患者主诉为上下全口义齿易掉,咀嚼无力。检查:正中牙合位时面下1/3垂直距离过低,义齿严重磨损,义齿固位和稳定性差。戴用这样的不良修复体对患者咀嚼运动的影响是

A:咀嚼效率低,硬韧性食物不易嚼碎
B:义齿不稳定
C:剩余牙槽骨骨密质低
D:对食物味道的品尝能力下降
E:以上影响都有

答案:A
解析:
当自然牙列由全口义齿所替代,许多新的因素显著地影响咀嚼活动。其中有牙周膜机械感受器缺失,黏膜的移动性,义齿基托的移动,舌肌、颊肌对义齿稳定性的影响,咀嚼力的承托区的降低,垂直距离的降低。戴用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型一般较自然牙列不规则,这可能是义齿基托移动和承托区黏膜移位,以及舌、口周肌肉帮助义齿固位而占位的结果。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周期的形状似乎不受牙尖斜度的影响。这一点从根本上不同于自然牙列,他们的闭口末期是由后牙牙合面引导的。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频率变化较小,与自然牙列者相同,约80次/分。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力和咀嚼效率明显低于正常自然牙列者。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