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属人法的历史演变。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属人法的历史演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法的历史类型发生更替的方式上看,新历史类型的法取代就历史类型的法都是在()的过程中实现的。

A、社会革命

B、民族战争

C、历史变革

D、阶级演变


参考答案:A

第2题:

简述百年来广东人服饰的演变及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广州又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服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流传着“苏州手艺巧,广州款式新”的美誉。一直以来,广州作为中国服装名城南派服装的代表,在服装以及其原料、辅料的设计、生产、流通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对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龙头带动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无数的服装企业率先开始在广东生产和批发时装。借地利之便,珠三角自然成为国际“流行色”向各地扩散的“转换站”和“辐射源”。广东服装以款式多样,色彩绚丽,流行时尚而引领国内时尚潮流。在很长时间内,广东服装样式通过虎门、广州等地一批极具辐射力的批发市场走向全国,成为各地城市服装作坊的模仿对象,成为引领全国服装潮流的领头雁。

第3题:

简述我国乡级政府的历史演变。


参考答案:

(1)秦汉时期乡是基层地方政府
(2)隋以后乡不再是地方政府单位,只是一种地域名称
(3)民国时期(1928年)正式定制乡镇作为县以下的一级政权组织,不久即被联保取代,抗战后才恢复乡制
(4)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乡为基层政权
(5)1958年人民公社代替乡作为农村基层政权
(6)1983年乡重新被确定为农村基层政府单位


第4题:

简述教会法的形成和演变。


正确答案: 基督教在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早期是被压迫者的宗教,受帝国的迫害。后罗马帝国当局改为利用,313年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380年成为国教,教会法就是随基督教变为统治阶级的宗教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和演变大致有三个阶段:
1、形成阶段(4-9世纪)
基督教早期仅是约束神职人员和教徒的宗教纪律。第一部正式的教会法是325年尼西亚公会议由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的,标志着教会法的开始形成。法兰克王国时期,宗教法院管辖权相应扩大,初步奠定了教会法的基础。但总的说,这一时期教会还受制于世俗统治阶级。
2、极盛阶段(10-14世纪)
9世纪法兰克帝国瓦解后西欧进入封建割据时期,教会乘机成为西欧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054年,教会分为两派,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即天主教。这一时期教会法发展通过两个途径完成,一是罗马教皇的改革不断提高教会的权力,13世纪初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教会权力达到顶峰。二是通过教皇的教令、宗教会议的决议不断完善教会法的内容,扩大宗教法院的管辖权。
3、衰落阶段(15世纪后)
15世纪后随各国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王权的加强,教会权力开始衰落,教会法也日趋衰落。但直到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教会法对西欧的影响仍不可低估,特别在婚姻、家庭和继承方面,教会法成为西欧各国民事立法的重要渊源之一。

第5题:

简述美国联合新闻社的历史演变及体制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简称美联社(AP),为西方四大国际性通讯社之一。其前身为创建于1849年的纽约“港口新闻社”。1857年该社与“电讯与一般新闻社”合并,组成纽约联合新闻社。1892年,纽约联合新闻社位于芝加哥的附属机构——西部联合社宣布成立独立的公司,取名为美国联合新闻社,取代陷于瘫痪的纽约联合新闻社。1900年美联社再次改组,总部迁到纽约,确立了作为全国通讯社的地位。新章程明确规定该社为合作性质的组织。第二次大战前它只吸收报社为成员,并且只向成员供稿。战后其成员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成员订购其稿件。

第6题:

简述法人属人法使用的范围。


正确答案: ①法人的成立和法人的性质;
②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③法人的内部体制和对外关系;
④法人的解散;
⑤法人的合并或分立对前法人债务的继承问题等。

第7题:

简述法人属人法的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法人的属人法,一般主张是决定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即确定法人身份、构成和法律地位的法律。法人的属人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各项问题:(1)法人的成立和法人的性质;(2)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3)法人的内部体制以及法人合并或分立时对前法人债务的继承;(4)法人的解散等。

第8题:

简述属人法的历史演变。


参考答案:自巴托鲁斯法则区别说以来直到在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以前,欧洲国家一直是采用住所地确定属人法的,因为当时的欧洲国家尚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内部各地法律不统一,不得不用“住所地”来确定属人法。而19世纪初以后,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德、意等国的内部实现了政治和法律的统一,从而这为以本国法为属人法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出现了本国国民大量向海外移民的情况,十分有必要从法律上继续控制和保护这些海外移民。于是,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改用国籍作为确定属人法的连结点。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资产阶级追逐利润的活动遍及全世界,如果无论一个人在何地为何种法律行为都要由其本国法加以调整,显然是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商业交往的,于是对本国法主义的批判便应运而生,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又呈现出了恢复住所地为属人法连结点的趋势。而为了调和“本国法主义”和“住所地法主义”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在许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和国际公约中又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采用“惯常居所地”作属人法连结点的做法。

第9题:

简述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演变。


正确答案: 楔形文字法是伴随着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王国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演变具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1.分散的习惯法时期(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22世纪)
城邦国家的兴起产生了最初的习惯法;简要介绍拉格什王国的社会改革。
2.成文法的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8世纪)
乌尔国家的兴起,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那姆法典》的编撰;随后兴起的拉尔萨王国的《苏美尔法典》,埃什嫩那王国的《俾拉拉马法典》等。
3.全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代表着楔形文字法发展的高峰。
4.衰败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6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赫梯王国的《赫梯法典》和亚述王国的《中期亚述法典》继承了楔形文字法的传统,但楔形文字法的衰落不可避免。

第10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边疆演变的历史。


正确答案: 纵观中国边疆(边域)演变的历史,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小到大的疆域拓展时期(上升时期)从时间上讲,主要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开始,结束于清后期乾隆,道光年间,基本上截止于鸦战之前。
从大到小的损疆失地时期(沉沦、下降时期)
从时间上讲,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应为之初)。
巩固时期或中兴时期,即(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从新中国建立开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