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的形成及其变化。

题目
问答题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的形成及其变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尚书省,尚书在秦本为少府属吏,掌呈文书,类似皇帝侍从秘书。到曹魏时,尚书台成为完全独立的中央机构,至南朝梁时,正式出现了尚书省的名称。尚书省成为最高行政管理系统,尚书令也成为事实上的宰相。(2)中书省,中书监、令本为秦汉时掌管文书记事的小吏,一般以宦官充任。魏文帝曹丕称帝后,将原掌管机要文书的秘书令改称中书监、中书令,并设中书省,负责审理奏章、草拟诏旨、掌管机要。从晋代以后,中书省因掌决策之权,地位逐步超过尚书省,尚书省又渐变为执行政务的机构。(3)门下省,随着中书省的权力不断提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所发展,到了晋代又设立门下省以钳制中书省的权力。门下省长官称侍中,秦时本为丞相属吏,汉代为侍从皇帝、充备顾问的中朝官,自汉武帝后,因参预机要,权力不断上升。东汉时始设立侍中寺,魏晋以后,侍中随皇帝左右,"尽规献纳,纠正违失",对中书省的决策有审议之权。南北朝时,门下省权力最重,议政决策之权兼而有之。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由三省宰相制向二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时期

D.元朝时期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度,为隋唐成熟而定型的三省制度奠定了基础?


正确答案:(1)从三省职权划分上看,这一时期三省权力虽有消长,但大体上是分别从决策、执行、封驳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之权力,为隋唐三省制度下三省职能在行政运行中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原型。
(2)从宰相职权的演变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宰相之名者并非一定是真宰相,真宰相必须具有“开府”品级,录尚书事,为门下官,这使宰相权力最后法定于三省长官,更从体制上为隋唐确立三省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3题: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掌宰相职权的是三省的长官。三省是指()。

A、行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行中书省

E、门下省


参考答案:BCE

第4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变化是逐渐形成了()。

  • A、二省制
  • B、三省制
  • C、四省制
  • D、五省制

正确答案:B

第5题:

魏晋南北朝形成的三省制度对我国以后的官僚体制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它标志着宰相权力已为三省分掌,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为群相制所替代,它的产生是君权与相权长期互动的结果。尽管三省制于南北朝时已共掌相权,但彼此之间的责任分工尚不明晰,作为国家主要决策和执行体制,其运行尚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第6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变化是逐渐形成了()。

A.二省制

B.三省制

C.四省制

D.五省制


参考答案:B

第7题:

请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三部文学批评著作及其作者。


正确答案: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

第8题:

魏晋南北朝把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变为三省六部制。()


参考答案:错误。魏晋南北朝是由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过渡的时期,三省的职权,尤其是主持政务的尚书省的职权不断发生变化,受其影响,诸卿等具体事务部门的职权和地位也变动不定。

第9题:

魏晋南北朝形成的三省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化,它标志着宰相权力已被三省分割,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为群相制所替代,它的产生是君权与相权长期互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