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客观过错原则和违法原则?二者的关系如何?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客观过错原则和违法原则?二者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客观过错指致害行为不符合一定的模式和标准,具有应受非难性,它着眼于致害行为本身,从行为上来判断是否具有过错,违法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违反法律造成他的权益损害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即以行为违法为归责任的标准,而不同有无过错。
违法原则与客观过错原则都是从行为出发,对行为进行评判,甚至于提拱的行为模式接近于重合,但二者也存在着原则区别:
⑴违法原则当然在本义上包括违反诚信原则等,但法律、法规的规定仍是最重要的特性;而客观过错的标准比较灵活,主要由审判人员掌握;
⑵违法原则在解决共同过错或混合过错致害的赔偿问题时不如客观过错原则简洁、明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 )。

A.主观过错原则

B.客观过错原则

C.双重归责原则

D.违法原则


正确答案:D

第2题: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在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上采用了:()。

A.违法原则

B.过错原则

C.广义无过错原则

D.违法与明显不当原则


正确答案:A

第3题:

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 )。

A.主观过错原则

B.客观过错原则

C.双重归责原则

D.违法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D
《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故选D。

第4题:

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⑴过错原则是以行为出发,评判行为本身有无欠缺或行为人有无主观故意和过失;而无错原则是从结果出发,有损害结果即导致赔偿,不以过错为前提。
⑵过错原则是一项普遍适用的归责原则,在归责原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无过错原则适用于工业事故等有高度危险的领域。过错原则具有规范行为,制裁不当的作用,而无过错原则仅为了补救受害人,无其他作用。
⑶过错原则与无过错原则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过错原则在具备高度危险的领域需要无过错原则予以补充;一方面,过错原则与无过错又相互冲突,凡是适用无过错原则的地方就不再有过错原则的用武之地。

第5题: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仅指过错责任原则和违法原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6题:

根据宪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实行的是哪种归责原则?

A.过错原则

B.无过错原则

C.违法原则

D.违法原则为主,过错原则为辅


正确答案:
无解。
[考点]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解析]在公法领域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应当为此承担法律责任,但国家以何种根据来承担责任,即为国家赔偿法上的“归责”问题。而依据何种原则使国家为其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即为“归责原则”。学者们对归责原则在国家赔偿法中的重要性已经达成高度的共识,基本将之定位为国家赔偿制度的基石。归责原则在国家赔偿制度中是根本性的制度,它决定着国家是否赔偿和在什么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反映国家赔偿的价值取向和赔偿政策,还直接影响国家赔偿的范围、赔偿程序等制度设计。
世界各国在国家赔偿法中所确立的归责原则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法国采用的公务过错为主,以无过错责任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德、意、英、美等国采用的过错原则的归责原则体系;以瑞士和中国为代表的违法归责原则。
(1)过错原则。过错原则,是指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故意或过失,或致害行为本身存在某种缺陷未达到某种标准造成损害,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过错,包括主观过错和客观过错,其中主观过错是指主观上的故意过失,客观过错主要表现为公务过错,即公务活动缺乏正常的标准,公务过错一般以公务活动中是否达到中等公务活动水平为客观标准来确定国家赔偿责任。但是过于严格的过错责任,往往带来举证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受害人无法得到相应的救济。
(2)违法原则。违法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违反法律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国家承担责任,完全取决于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否合法,对于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国家予以赔偿;对于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通常不予赔偿。但是过于坚持违法标准的归责原则,容易导致赔偿范围狭窄,造成一些应予赔偿而不赔偿的法律灰色地带。
(3)无过错责任原则。该原则认为,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职务侵权的构成,不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过错为要件,只须证明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可获得赔偿。无过错责任主要关注对损害结果的赔偿,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证受害人获得救济,通常又被称为结果责任。
我国法律也对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作出了规定。在宪法层面,我国《宪法》第41条第2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可见,宪法并未直接规定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而是交由一般法律来规定。从一般法律的规定来看,原《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采用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即只有或只要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的就应当赔偿。这一归责原则根据国家机关行为客观上的合法性判断国家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实践中便于操作,避免了过错原则在主观认定方面的困难。区分了国家赔偿责任与国家补偿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适用同一归责原则;违法归责原则过于严格地限制了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条件,成为受害人难以获得国家赔偿的主要原因之一等。有鉴于此,2010年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确立了以违法原则为主。辅以有条件的结果归责原则。
违法归责原则,结合新《国家赔偿法》的规定,适用于以下情形:第一,行政赔偿范围,即第3条和第4条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情形。第二,大部分刑事赔偿范围,即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情形,包括第17条第(1)、(4)、(5)项规定情形和第18条第(1)项规定情形。第三,司法赔偿范围,即第38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情形。
结果归责原则,根据新《国家赔偿法》的规定,适用于以下情形:第一,第17条第(2)项规定情形: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二,第17条第(3)项规定情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限制人身权的刑罚);第三,第18条第(2)项规定情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
综上所述,本题原公布答案为C,由于2010年《国家赔偿法》的修改,造成本题的四个选项均为错误选项。我国现行国家赔偿实行的归责原则是以违法原则为主,辅以有条件的结果归责原则。这是此次修改中的一大亮点,考生应当牢记这一变化。
[难度系数]*

第7题:

在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则原则上强调主客观并重的是( )。

A 广义无过错原则

B 过错违法原则

C 违法与明显不当原则

D 违法原则


参考答案:B

第8题:

根据《宪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实行的是哪种归责原则?( )A.过错原则 B.

根据《宪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实行的是哪种归责原则?( )

A.过错原则 B.无过错原则

C.违法原则 D.违法原则为主,过错原则为辅


正确答案:C

《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根据上面的2条可以知道,取得国家赔偿要有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我国的国家赔偿实行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

第9题:

下列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无过错责任原则在适用上不考虑加害人有无过错
B.无过错责任原则免除原告对加害人过错的举证和证明责任
C.无过错责任原则免除原告对加害人行为的违法性、损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
D.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加害人不得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方式主张免责抗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方法。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方法主要是基于“不考虑加害人有无过错”,而免除原告对加害人过错的举证和证明责任。加害人也不得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方式主张免责抗辩。但是,原告仍需证明行为违法性、损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10题:

教学原则,语文教学原则的涵义各是什么?二者关系是怎样的?确定教学原则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倾向而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学原则:是依据语文教育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针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倾向,而制定的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二者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原则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特殊原则,一般教学原则对语文教学原则具有指导意义,但语文教学原则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一般教学原则具有丰富和发展的作用,作为指导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原则,它是涉及语文教学中各种因素制约语文教育全过程的整体性原则,而非只涉及局部问题专项要求和具体规则。教学原则的依据:一是教育教学目的,二是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三是教学实践的总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