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中国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的主要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新中国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的主要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共同纲领》中关于“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必须“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而斗争”的规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分先后缓急,对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加以肃清和处理。1、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特权,对国家经济命脉采用军事手段掌握在新中国手中。首先,对于原国民党政府时期各国在华的外交机构和没有离华的外交官,中央人民政府一律不承认其合法地位。这些外交机构在新中国同他们的国家建交前若继续在华进行活动,人民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对于那些还没有离开中国的各国前外交官,人民政府均作为外国侨民对待。其次,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布告收入回外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征用其地面上的兵营和其他建筑。同年1月14日,法、荷前领事慑于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交回兵营地产及其地面建筑。美国于1月16日将属于中国的财产交还中国。第三,收回海关大权。1949年10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0年1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第四,由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人民解放军解决上海、广州、天津等各重要港埠城市后,各地军管会对外籍轮船进出口作出暂行管理规定,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航运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对航运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中国领水主权全部恢复。2、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外国人在华企业和房地产。新中国成立后,解决在华外资企业和房地产问题提上日程。中国提出按照国籍、系统、行来等多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和区别对待的方针,对在华外资企业的资本和经营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1950年12月3日,我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外国教会和外国人在华房地产的处理原则,其核心为:土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中国不承认外国在中国境内享有土地所有权,不允许他们买卖或继承土地。从1953年其停止外国侨民在华经营房屋租赁业。3、对外国政府、私人和团体在华兴办的文教、卫生、宗教等事业的处理首先,中国政府命令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机关停止活动,有效地控制了新闻舆论宣传。其次,对某些受到外国教会操纵和影响的中国教会也作了妥善处理,使它们逐步走上了自立革新的道路。第三,对于外国人经办的或接收外国津贴的文化、教育、卫生、救济等机构的妥善处理,主要是申办许可、报告经费来源、接受政府监督等措施。总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军事特权,并掌握住了自己的经济命脉,在文化教育领域清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在当时整个西方阵营极端敌视中国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巩固新生政权、全民同仇敌忾、奋发图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样,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扫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痕迹的行动,给我国后来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中西方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健康发展,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帝国主义在华培植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
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
1、办幼稚师范教育
2、吸引留学生
3、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幼教机构。

第2题:

新中国是如何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


正确答案: 根据毛泽东“打打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共同纲领》关于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必须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规定,在新中国的诞生过程中和诞生以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逐步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势力和影响的方针。
(1)、处理旧政府签订的条约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新中国为了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对于帝国主义列强迫使历届旧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采取坚决废除的方针。其他条约,中国政府依据有关规定,分别采取修改、重订、承认的方针。
(2)、不承认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依据“另起炉灶”的方针,凡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其原来的驻华外交机构和人员,新政府一概不承认其合法性。旧外交人员只能被作为外国侨民对待。
(3)、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
从1950年1月开始,北京、大津、上海等市军管会宣布收回美、法、英、荷等国的兵营地产权,并征用各国地面上的兵营及其建筑。
(4)、取消航务特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各重要港埠后,当地军管会颁布了外籍轮船进出口管理办法,规定外轮出入须经批准和查验,外国人不得担任领水员,外轮不得随便停靠或移动泊位,不得使用船舶电台发报等。
(5)、收回海关大权
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海关大权,对中国大肆进行掠夺。1949年10月2日,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1年5月,中国开始实行新的海关税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独立自主的海关税则。同时,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从此,中国真正独立自主的海关和海关税则建立起来,海关大权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

第3题:

“大革命”或“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抗战全面爆发之前,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 ( )


正确答案:×
“大革命”或“国民革命”的时间段是l924年至l927年之间。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大革命时期之后,还有一段土地革命时期。

第4题:

1943年1月,中美签订()、中英签订(),宣布取消两国在华特权,其他在华享有特权的国家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洗刷了中国人民的百年耻辱。


正确答案:《中美新约》;《中英新约》

第5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通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3、“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这三项对外基本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必要决策和深重选择,是以一定历史、理论为基础,以显示利益为依据提出来的。首先,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存在,中国大陆一些边远山区、岛屿尚待解放,美帝国主义仍未放弃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支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大陆还严重存在,如果不割断外国同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的公开的、潜在的、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以至文化思想方面的联系,要想建立并巩固人民政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另起炉灶”,创建由我们自己的干部组成的新型外交队伍。在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影响和势力之后,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与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其次,“一边倒”是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下唯一的选择。虽然中共希望并一度采取了力争中立美国的策略,但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关上了与中共发展关系的大门。待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美国又采取加紧扶植日本以取代国民党中国在亚洲的地位的战略部署,并将中国视为苏联的附庸,在政治上加以反对,在经济上加以封锁。这使得中共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也给中国的经济重建造成极大的困难。而苏联则在我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立即派人与我商讨新政权成立的问题,并商定一俟新中国成立,立即予以承认。且斯大林向中国同志承认他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曾经犯有错误,赢得了中国的尊敬。此外,苏联不仅在亚洲是抵抗美日的中坚力量,可以成为中国可靠的战略后方,而且为新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模式。一言蔽之,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现实利益,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稳定,并为将来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6题:

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主要是为了()。

  • A、掠夺地产矿产
  • B、实现粮食统制
  • C、肃清抗日力量
  • D、增加苛捐杂税

正确答案:C

第7题:

试述新中国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的主要意义。


正确答案: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共同纲领》中关于“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必须“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而斗争”的规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分先后缓急,对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加以肃清和处理。1、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特权,对国家经济命脉采用军事手段掌握在新中国手中。首先,对于原国民党政府时期各国在华的外交机构和没有离华的外交官,中央人民政府一律不承认其合法地位。这些外交机构在新中国同他们的国家建交前若继续在华进行活动,人民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对于那些还没有离开中国的各国前外交官,人民政府均作为外国侨民对待。其次,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布告收入回外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征用其地面上的兵营和其他建筑。同年1月14日,法、荷前领事慑于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交回兵营地产及其地面建筑。美国于1月16日将属于中国的财产交还中国。第三,收回海关大权。1949年10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0年1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第四,由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人民解放军解决上海、广州、天津等各重要港埠城市后,各地军管会对外籍轮船进出口作出暂行管理规定,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航运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对航运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中国领水主权全部恢复。2、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外国人在华企业和房地产。新中国成立后,解决在华外资企业和房地产问题提上日程。中国提出按照国籍、系统、行来等多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和区别对待的方针,对在华外资企业的资本和经营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1950年12月3日,我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外国教会和外国人在华房地产的处理原则,其核心为:土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中国不承认外国在中国境内享有土地所有权,不允许他们买卖或继承土地。从1953年其停止外国侨民在华经营房屋租赁业。3、对外国政府、私人和团体在华兴办的文教、卫生、宗教等事业的处理首先,中国政府命令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机关停止活动,有效地控制了新闻舆论宣传。其次,对某些受到外国教会操纵和影响的中国教会也作了妥善处理,使它们逐步走上了自立革新的道路。第三,对于外国人经办的或接收外国津贴的文化、教育、卫生、救济等机构的妥善处理,主要是申办许可、报告经费来源、接受政府监督等措施。总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军事特权,并掌握住了自己的经济命脉,在文化教育领域清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在当时整个西方阵营极端敌视中国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巩固新生政权、全民同仇敌忾、奋发图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样,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扫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痕迹的行动,给我国后来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中西方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健康发展,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8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赎买民族资本

C、征用帝国主义在华资本

D、整合解放区公营资本


正确答案:A

第9题:

关于第一次大革命,下列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大革命也称国民革命
  • B、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
  • C、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力量比革命阵营力量要强大得多
  • D、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内部的极少数反共势力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