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2题: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他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第3题: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正确答案: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其内涵及关系简述如下:
(1)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一切敌人发动进攻的有力武器。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形式。(3)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的根本保证。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只有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支柱,统一战线才能存在和发展。武装斗争必须以统一战线为基础,才能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则是党所掌握的两个武器,这两个武器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作用。

第4题:

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这个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使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得到解决。

第5题: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6题:

如何理解人的价值的两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人的社会价值表现为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表现为社会要尊重人的存在、尊严、满足人的需要。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体现。社会应创造条件保证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第7题:

如何理解和确定项目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一.强制性依赖关系
二.自由依赖关系
三.外部依赖关系
四.工作以来关系的确定方式
时间相关关系

第8题:

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正确答案: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包含四层含义:(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迅速地成长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接过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2)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指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来源: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第9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正确答案: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象: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第10题: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