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阶段()

题目
单选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阶段()
A

1949~1956

B

1966~1976

C

1957~1965

D

1976~198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选择的是()方式

  • A、渐进
  • B、立法先行
  • C、激进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第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第二,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第四,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也正在建设中。

第3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一)基本保障——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适中。
(二)广泛覆盖——由覆盖劳动者到全体公民。
(三)多个层次-——本保障与补充保障并存。
(四)逐步统一——由制度分割到制度统一。
1.由城乡有别到统筹设计。
2.由地区有别到全国统一。

第4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


正确答案: 第一,国民的社会保障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信赖政府与单位转化到责任分担;
第二,制度转型基本完成,即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全面保障、封闭运行、缺乏效率的板块结构式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转化成政府主导、责任分担、合理保障、开放运动的社会化保障制度;
第三,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得到确立,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失误主要表现在:
①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效率;
②改革观念上过分强调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
③改革方式上存在着统放不分;
④制度安排中长期忽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5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阶段()

  • A、1949~1956
  • B、1966~1976
  • C、1957~1965
  • D、1976~1985

正确答案:C

第7题: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正确答案: 必要性
1.为适应和促进我国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现代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刻不容缓。
2.20世纪80年代依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经历了改革。但仍未形成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
方向
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2.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积极性。
3.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第8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创始阶段。
(二)调整恢复阶段。
(三)较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和继续深化改革阶段。

第9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正确答案: 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是:在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它的分目标包括:
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
二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为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次,进一步明晰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要责任,根据责任共担原则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在实践中坚持制度建设的多层次化与社会化原则,采取官民结合的手段来调动政府、社会、市场、企业乃至家庭及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建成一个健全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10题:

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正确答案: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
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
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而且社会保险的对象只是城镇劳动者,没有覆盖全体公民°
(2)初步调整时期(1957—1966)
调整重点(目标):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起来
(3)停滞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①社会保障的统筹工作停止
②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
③影响了社会保险保险资金的积累
(4)恢复时期(1976—1986)
2.改革时期
(1)第一阶段(1986~1993)
改革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
改革的重点内容:国家责任得到适当控制和调整,改变单位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
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
(2)第二阶段(1993~1997)
以1993.11.1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
1996以来:国务院作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并部署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
1997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地区的试点和探索走向全国统一的制度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三:
①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②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③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