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四种情形中,假设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所述机动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四个表述中,错误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在下列四种情形中,假设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所述机动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四个表述中,错误的是()。
A

甲系一运输公司,个体户乙购买汽车挂靠在甲公司。乙驾驶汽车将丙撞伤,丙遭受的损害应由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B

甲、乙拍得一汽车牌照后,购买两辆一模一样的BMW(X6)汽车,约定甲使用真牌照,乙套用该牌照。一日,乙驾驶自己的汽车将丙撞伤。丙只能请求乙承担侵权责任

C

甲在乙驾校学习驾驶。在最后一个学习项目中,甲驾车不慎(甲身边的教练也措手不及)将丙撞伤。丙有权请求乙驾校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D

甲购买汽车后,尚未投保交强险,甲即将该车借给乙使用。乙使用过程中撞伤丙,给丙造成人身损害9万元。丙有权请求甲、乙对自己的人身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责任。

A.10%

B.20%

C.30%

D.40%


参考答案:A

第2题:

共用题干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入、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该规定表述的是法律原则
B、该规定表明、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不仅可共存于同一法律中,甚至可以在同一案件中同时适用
C、该规定的内容所反映了正义价值
D、该规定只着眼于案件的共性,而不关注案件的特殊性

答案:B,C,D
解析:
法的特征包括: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就B项而言国家强制力也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法的实施,也还要依靠社会舆论、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能够作为法的非正式的渊源的习惯只是指社会习惯。故A选项说法错误,不选。有正式的法的渊源时,非正式的法的渊源还可以适用,但是适用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有条件的:(1)适用某种正式的法的渊源会与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强制性要求和占支配地位的要求发生冲突;(2)一项正式的法的渊源可能会出现解释的模棱两可性。故B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说法错误。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没有位阶,但依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决定它们的适用顺序。政策优于判例,优于习惯。D选项说法正确。


因为社会关系复杂交错,彼此联系,因此法律部门之间往往难以截然分开,故A项正确;法律部门不能空洞无物,它是由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组成的,单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包括一个完整的法律部门,如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刑法部门并不仅仅为刑法典,而是所有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故B项正确;《立法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中宪法部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故C项错误,合题意;我国没有单独的商法典,商法的基本规范规定于民法之中,故我国采行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但民法和商法确实是我国两个分别独立的部门法,故D项正确。


A项错误,此条规定仅包括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两大部分;B项错误,此条规定是不确定性的指引,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C项正确,此条规定,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故是确定性规则,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故是任意性规则。D项错误,此条文属于法律规则,故属于规范性法律条文。


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权利与利益紧密相连,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故A选项错误。从结构上来看,权利与义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即使是在不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只享有权利,但这项权利一定会有一项义务——赠与人的义务对应存在,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B选项正确。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始终是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两个核心内容和要素而展开的。故C选项错误。权利是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行为的,对于法律权利,行为人同样可以决定是否实施,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D选项错误。


双方的协议违反法律,主要是因为二者协议的“标的物”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保障交易自由和社会安全,往往会通过立法设定一些禁止流通物,如该题中的“假酒”。如果当事人以禁止流通物交易,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因此所谓的买卖法律关系是不存在的。因此D项是本题正确选项。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按照主体双方是否确定,可以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A项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应属于绝对法律关系;B项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应属于隶属的法律关系;C项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应属于相对法律关系;只有D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此外,法律关系还可以分为单向(单务)法律关系、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边)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从法律关系。对于上述不同的分类,考生都应当加以掌握。


法律责任的免责形式主要有:时效免责,不诉及协议免责,自首、立功免责,因履行不能而免责。本题中的选项A构成因履行不能而免责的条件;选项B构成不诉免责的条件;选项C构成立功免责。选项D中作为公诉案件不允许当事人私了,亲戚关系并非是免责理由。


违约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一种,选项A的说法错误。甲、乙之间的协议是无效的,并不能免除甲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故选项B的说法错误。需要注意的是,本案已过了追诉期限,甲的法律责任虽然被免除,但属于时效免责,而不属于协议免责。丙的刑事责任和附带民事赔偿责任被同时追究,不属于法律责任的竞合,选项C的说法错误。己由于销售了质量不合格的啤酒而使戊受重伤,己不仅存在违约责任,还存在侵权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竞合。戊只向法院请求追究己的侵权责任,这属于法律责任竞合的处理问题,不妨碍已存在的法律责任的竞合,选项D的表述错误。


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二项规定是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是具体规定法律后果的,所以表述的是法律规则,而非法律原则,A项错误。该项规定同时体现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故B项正确。该项规定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加重机动车一方责任,符合正义,故C项正确。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该项规定表述的是法律规则,故D项正确。

第3题: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形,关于双方责任的承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B.双方承担同等责任

C.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D.机动车一方仍应承担全部责任


正确答案:C

第4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机动车通行规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允许拖拉机通行的道路上,拖拉机可以载物载人
B.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
C.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D.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交叉路口时,应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道路通行的规定。选项A错误,在允许拖拉机通行的道路上,拖拉机可以从事货运,但是不得用于载人。

第5题: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形,关于双方责任的承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B.双方承担同等赔偿责任
C.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D.机动车一方仍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答案:C
解析:

第6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
B.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不管情况如何,都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责任
C.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员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D.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答案:B
解析: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入、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据此,B选项是错误的,因此选B。

第7题:

甲在骑车下班途中,碰巧乙和丙在路边厮打,乙突然把丙推向非机动车道,甲躲闪不及,将丙撞伤。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第三人过错作为抗辩事由免责
B.甲、乙构成共同侵权,应当对丙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C.丙的损害应由乙承担赔偿责任
D.甲、乙构成分别侵权,应当对丙的损害承担按份责任

答案:A,C
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28条规定,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条规定的是第三人过错。第三人过错是指损害完全或者部分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从而免除或者减轻行为人责任的抗辩事由。损害完全是第三人造成的,或者损害部分原因是第三人造成的,完全让行为人承担全部责任是不公平的,因此,应当把第三人过错作为免责事由之一。故选A、C项。

第8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有下列()情形时,应当办理相应的登记。

A.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

B.机动车登记内容变更的

C.机动车用作抵押的

D.机动车报废的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情形,关于双方责任的承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B.双方承担同等责任

C.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D.机动车一方仍应承担全部责任

答案:C
解析: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故本题应选择C选项。

第10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事故责任中的“机动车”不包括()。

A.汽车
B.摩托车
C.农用拖拉机
D.专用机械车

答案:C
解析: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事故责任中的“机动车”包括汽车、摩托车、非农用拖拉机、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等用于载人、载物和从事某种作业的轮式车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