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吴有性对温疫侵入途径和部位的阐发。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吴有性对温疫侵入途径和部位的阐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吴有性治疗温疫强调透达膜原?主方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吴氏认为温疫之邪,居于半表半里的膜原,汗之不解,下之不可,其治法是“但使邪毒速离膜原”,因此创立达原饮为主,使邪气溃散,表里分清。其方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巢穴,令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故名方为达原;热伤津液,加知母滋阴;热伤营血,加芍药以和血;黄芩清燥热;甘草调和诸药。达原饮加大黄、葛根、羌活、柴胡、生姜、大枣,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不外,令邪气溃散,表里分消,故吴氏又称此方为“治疫之全剂”。

第2题:

试述吴有性对温疫侵入途径和部位的阐发。


正确答案: 吴有性认为温疫的侵人途径和部位与一般外感不同,他指出,邪自口鼻而人,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邪气在经络则为在表,邪气人胃即为在里,温疫的病邪自口鼻而人后,并不同于一般外邪先表后里的传变形式,吴氏提出了“邪伏膜原”的理论,他认为,温疫之邪,伏于膜原,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至其发,邪毒渐张,内侵于腑,外溢于经,营卫所伤,诸证渐显,然后可得而
治之。须俟邪毒或出表,或入里,然后随证治之,引导邪气外泄。

第3题:

《温疫论》的作者是()

  • A、吴有性
  • B、张介宾
  • C、赵献可
  • D、李中梓
  • E、孙一奎

正确答案:A

第4题:

吴有性认为温疫之邪侵入人体后,邪伏的部位是()

  • A、肺胃
  • B、膜原
  • C、经络
  • D、营卫

正确答案:B

第5题:

吴有性的著作()

  • A、《温疫论》
  • B、《诸病源候论》
  • C、《温病论》
  • D、《外台秘要》

正确答案:A

第6题:

试述吴有性在温疫病因方面的阐发。


正确答案: 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天地间的一种“异气”。王叔和在整理《伤寒论》时提出“非时之气”的概念,认为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这是非其时而有其气,在一年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吴氏又认为“非时之气”属天地间常事,未必都发为疫病。经过长期研究,吴氏提出疠气致疫的病因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运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这种特殊的“疠气”,与一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不同,发病险重,传染性强,因此吴氏名之为“疠气”。这就从病因学方面将温疫病与一般外感病区别开来了。

第7题:

《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

  • A、余霖
  • B、吴有性
  • C、杨栗山
  • D、戴天章

正确答案:D

第8题:

吴有性著作是()

  • A、《温疫论》
  • B、《温热论》
  • C、《疫疹一得》
  • D、《治疫全书》
  • E、《疫证治例》

正确答案:A

第9题:

吴有性的《温疫论》认为疫邪传胃,下不嫌迟。()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为什么吴有性治温疫主张早下?


正确答案: 吴有性认为多表里分传者,其一半向外传,则邪留于肌肉,一半向里传,邪留于胃腑,邪留于胃则里气结滞,里气结则表气不通,所以肌肉之邪也不能达于肌表,可见癥结在于里气不通。故邪居半表半里,可以早下,下后里气一通,表气也随之通顺,郁于肌肉之邪,便能达于肌表,或斑或汗,邪气外泄,然后脱然而愈。这是与伤寒在治疗上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