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影在X线上有何特点?

题目
问答题
小儿心脏影在X线上有何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儿心脏影在X线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小儿的心影与成人不同,在平片诊断上不考虑到这一点是不对的。其主要特点为:
(1)由于小儿主动脉和肺动脉几乎同高,又由于胸腺影重叠,使心影基底部比成人宽。若基底部狭窄,倒可能是异常现象。如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狭窄及重症胸腺缩小等,均可表现为基底狭窄的球形心,此时肺野血管影不增强。
(2)新生儿,婴儿的心影横径大。心胸比率在新生儿可为60%,婴儿可为55%。判断心影横径增大时要注意与成人的不同之点。
(3)心尖位置高。一般认为心尖位置高是右室增大的征象,但未满六个月的婴儿心尖位置高是正常现象。
(4)到了学龄期,心影的右缘才可分辨出二弓左心缘才可分辨出三弓(或四弓)。
(5)气管偏左应疑为右位主动弓。但因小儿照相时颈部易动,不能轻易诊断气管偏位。有人报告法乐氏四联症的病人右位主动脉弓占20~30%。
(6)肺血量的多与少。在小儿,肺血管影纤细,肺血少不如肺血多容易确定。
既然小儿心影有这些特点,什么是诊断新生儿、婴儿、学龄前儿童心脏病的根据呢?我们认为仍然是心影的位置、大小、形状、搏动和肺血量,只是在判断时应充分注意小儿的心影与成人的不同之点。在心影的各种变化中除心影位置外,心影形状变化和肺血多是比较好掌握的两个征象。判断心影是否增大要取慎重态度,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儿。

第2题:

组织细胞病X在骨骼X线片上有何表现?


正确答案: 组织细胞病X(histiocytosisX)又称为网织内皮细胞增多症。Lichtenstein氏于1953年提出应把嗜酸性肉芽肿、Letterer-Siwe氏病及Hand-Schiiller-Christian氏病总称为组织细胞病X,认为这三个疾病的本质是相同的。Engelbreth-Holn氏把组织细胞病X分为四期:
①增生期;
②肉芽肿期;
③黄色瘤期;
④纤维期。
①、②期是嗜酸性肉芽肿,③、④期是Hand-Schiiller-Christian氏病。嗜酸性肉芽肿和Hand-Schiiller-Christian氏病比Letterer-Siwe氏病常见些。组织细胞病X的患者多为小儿,也可见于成年人。成年患者容易被误诊为骨肿瘤,有人甚至在病理上还曾将Hand-Schiiller-Christian氏病误诊为肾透明细胞癌骨转移或骨结核。组织细胞病X的X线表现主要是颅骨、面骨、骨盆及长管状骨的骨质缺损。较小的骨质缺损边缘光滑,大的骨质缺损边缘不整,可呈各种形状,缺损的边缘可有硬化。只根据某一部位的X线片作出组织细胞病X的诊断比较困难,与骨髓瘤、骨髓炎、骨结核、转移瘤、骨纤维异常增值症等均较难鉴别。我们认为这类疾病的X线表现在某些情况下颇似炎症,在某些情况下又很像肿瘤。例如发生在管状骨的病变可有骨质增生硬化和骨膜反应,易误诊为结核或骨髓炎。有时病变骨可膨胀变粗,这一点又像肿瘤。发生在扁骨的骨质缺损缺少特征。病变可单发,又可多发;可单骨患病,又可多骨患病。如能注意全身情况和其他症状(如Hand-Schiiller-Christian氏病有突眼、多饮多尿及头颅包块,Letterer-Siwe氏病可有发热、肝脾大及皮疹……),可作出正确诊断。

第3题:

小儿预激综合征在临床上有何表现?


正确答案: 多数预激综合征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少数见于三尖瓣下移畸形、纠正型大血管易位、三尖瓣闭锁、右位心、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肌炎及原发性心肌病。在临床上预激综合征往往是在心电图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因发生阵发性室上速而引起注意。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一般分为典型及变异型两种,典型表现是:
1.P-R间期缩短,婴幼儿0.08s以内,年长儿0.10以内;
2.QRS波时间增宽:婴幼儿在0.08s以上;年长0.10s以上;.
3.QRS开始部分粗炖、挫折或形成预激泼(Δ波);
4.P-J间期正常,婴幼儿0.20s以内,年长儿0.24s以内,典型预激综合征是由于旁室通道、房束旁道及束室旁道并存而产生。根据V1导联QRS波形分为A、B两型,A型V1的QRS主波向上,B型向下。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可仅有P-R间期缩短,而QRS波正常,由房室旁道引起,又称Lown-Gannv-Levine综合征;或仅有QRS波增宽,并有Δ波而P-R间期正常,由束室副束引起。

第4题:

问答题
轴承合金在性能上有何要求?在组织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轴承合金的性能要求一般有:一定强度和疲劳抗力,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较小的摩擦系数,良好的磨合能力和储油能力,良好的导热性、抗蚀性和低的膨胀系数;为满足上述要求,轴承合金的组织特点为软硬兼有,或者是软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硬质点,或者是硬基体上均匀分布着软质点。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小儿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1)骨膜型:较常见、多累及大关节。早期为关节肿胀,病变进展时关节面边缘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上下关节面同时受累,进而整个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可发生关节半脱位,邻近骨骼骨质疏松明显,肌肉萎缩。除非继发化脓感染,一般无骨质增生。晚期病变愈合后,多遗留纤维性关节强直。(2)骨型:继发于骨骺或干骺端结核,故早期即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关节肿胀;以后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①关节积血;②关节组成骨发育加速;③骨内与骨膜下出血;④关节破坏。

第6题:

小儿病毒性肺炎在X线上有何表现?


正确答案: 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常见的病毒有腺病毒、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在X线上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影像,也可呈肺泡性肺炎影像。根据我们的病理与X线对照观察,可将腺病毒肺炎分三期:
一期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强,肺内无病灶,病理上为增殖性渗出性支气管炎;
二期肺内出现小病灶阴影,病理上为坏死性支气管炎及渗出性肺炎;
三期肺内出现小病灶阴影,病理上为坏死性支气管炎及坏死
性肺炎,但也可为渗出性肺炎。
根据我们对100例证实的腺病毒肺炎的分析,腺病毒性肺炎有以下特征性表现:
1、两肺纹理增强,肺气肿及两肺中下野小结节阴影;
2、两肺大灶及小结节阴影;
3、假大叶。非特异性表现与一般小叶肺炎相似。
根据我们对90例合胞病毒肺炎的分析,认为两肺纹理增强,肺气肿及两肺中下野小结节阴影为具有特征行且较常见的X线表现。此种表现与腺病毒肺炎很难鉴别。
麻疹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发生在发疹期,肺炎的病原体为细菌或病毒,也可为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麻疹病毒所至的肺炎多发生在出疹后一周,在病理上主要为间质性病变,可表现两肺纹理增强,大小不等的病灶阴影。也可融合成较大片状阴影,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野。由上可见,仅根据X线影像鉴别是哪一种病毒引起的肺炎较困难。但根据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有时可提出病毒肺炎的诊断。

第7题:

死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X线有何特点?小儿见于哪些病?


正确答案:死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供应的中断。其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小儿最常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8题:

儿歌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 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2. 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3. 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第9题:

正常心脏包括哪几种类型?小儿心脏影像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正常心脏可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直心三种类型,受体形、年龄、呼吸和体位的影响。婴儿时期:心脏左右两侧的大小基本相仿。到青春发育期,整个心脏才基本上定型。婴儿的心脏与胸廓比较相对较大,呈球状,几乎居中,这是由于横膈位置较高、右心缘较圆隆、肺动脉段凸出,心底阴影由于胸腺等结构重叠而增宽,主动脉影几乎不能分辨所致。心胸比例:在新生儿和婴儿期约0.6~0.65;2~3岁约0.5;学年前期接近成人。

第10题:

问答题
小儿病毒性肺炎在X线上有何表现?

正确答案: 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常见的病毒有腺病毒、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在X线上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影像,也可呈肺泡性肺炎影像。根据我们的病理与X线对照观察,可将腺病毒肺炎分三期:
一期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强,肺内无病灶,病理上为增殖性渗出性支气管炎;
二期肺内出现小病灶阴影,病理上为坏死性支气管炎及渗出性肺炎;
三期肺内出现小病灶阴影,病理上为坏死性支气管炎及坏死
性肺炎,但也可为渗出性肺炎。
根据我们对100例证实的腺病毒肺炎的分析,腺病毒性肺炎有以下特征性表现:
1、两肺纹理增强,肺气肿及两肺中下野小结节阴影;
2、两肺大灶及小结节阴影;
3、假大叶。非特异性表现与一般小叶肺炎相似。
根据我们对90例合胞病毒肺炎的分析,认为两肺纹理增强,肺气肿及两肺中下野小结节阴影为具有特征行且较常见的X线表现。此种表现与腺病毒肺炎很难鉴别。
麻疹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发生在发疹期,肺炎的病原体为细菌或病毒,也可为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麻疹病毒所至的肺炎多发生在出疹后一周,在病理上主要为间质性病变,可表现两肺纹理增强,大小不等的病灶阴影。也可融合成较大片状阴影,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野。由上可见,仅根据X线影像鉴别是哪一种病毒引起的肺炎较困难。但根据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有时可提出病毒肺炎的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