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内耳对声波频率分析的机理一一行波学说的内容。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内耳对声波频率分析的机理一一行波学说的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高频率的声波主要引起卵圆窗附近基底膜振动,而低频率的声波主要在靠近基底膜顶部的产生最大振幅。每一种振动频率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转播范围和最大振幅,那么与这个区域相关的毛细胞和听神经纤维就会收到最大刺激,这样,来自基底膜不同区域的传入神经冲动传到听觉中枢的不同区域就会引起不同的音频感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耳蜗声波频率分析的行波学说,错误的叙述是

A.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均从基底膜底部开始

B.声波频率愈低,行波的传播距离愈远

C.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

D.高频声波的最大行波振幅出现在蜗顶部附近


正确答案:D

第2题:

关于行波学说,不正确的叙述是

A. 不同频率的声波均可引起基底膜的行波传播
B. 低频声波,最大行波振幅靠近基底膜顶部
C. 高频声波,最大行波振动幅靠近基底膜底部
D. 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
E. 高频声波的最大行波振幅发生在蜗顶部附近的基底膜上

答案:E
解析:

第3题:

20世纪60年代VonBekesy提出了行波学说,试述其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行波学说认为,声波到达卵圆窗后,基底膜的震动先从蜗底开始,再以行波方式逐渐向蜗顶推进。频率越高的声波,基底膜最大震动的部位越靠近蜗底;反之,则靠近蜗顶。基底膜震动幅度最大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最强,其冲动沿听神经传导达听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相应音调感觉。

第4题:

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正确答案: 由helmholtz于1867年提出。该学说认为—基底膜是从蜗底(宽100um)到蜗顶(宽500um)逐渐增宽,膜上排列有约24000条横纤维(听弦),是对20-20000Hz不同频率声波产生共振的元件,可选择性地对一定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即:蜗顶听弦长,对低频音共振;蜗底听弦短,对高频音共振。
不同频率声波就是由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听弦分别共振而得到初步分析,其基底膜振4动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而产生兴奋。

第5题:

对行波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频声波,行波传播距离靠近蜗底
B.高频声波,行波传播距离靠近蜗顶
C.行波最大振幅出现后传播距离减小
D.基底膜的某些物理性质决定了行波传播方式

答案:C,D
解析:

第6题:

按照行波学说,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位置取决于

A. 声波振幅
B. 声波频率
C. 基底膜的性质
D. 内淋巴的振动幅度
E. 听小骨的振动力量

答案:B
解析:

第7题:

对于行波学说,不正确的叙述是

A.不同频率的可引起基底膜的行波传播
B.低频声波,最大行波振幅靠近基底膜顶部
C.高频声波的最大行波振幅发生在蜗顶部附近的基底膜上
D.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

答案:C
解析:

第8题:

行波学说认为: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按照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越靠近蜗顶。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按照行波学说,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位置取决于()。

  • A、声波的振幅
  • B、声波的频率
  • C、基底膜的性质
  • D、外淋巴的振动幅度
  • E、听小骨的振动力量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