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阐释:小柴胡汤证(加标点,是什么方证?病机?每个证状的机理?治则?方药?)

题目
问答题
原文阐释:小柴胡汤证(加标点,是什么方证?病机?每个证状的机理?治则?方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原文阐述:桂枝汤证(加标点,是什么方证?病机?每个证状的机理?治则?方药?)


正确答案:①原文标点: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②太阳中风证。
③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④症状机理: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卫气为风寒之邪所伤,失其“温分肉”之职,加之汗出而肌腠疏松,故见恶风寒;头痛--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致;鼻鸣--外邪犯表,肺窍不利;干呕--风邪袭表,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常,胃气上逆。
⑤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⑥方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⑦方义: 桂枝--辛温散寒,祛风寒;生姜--辛甘化阳,助卫阳;甘草、大枣、芍药--甘酸化阴,养营阴;五药相合,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此方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

第2题:

下列方证中病机与痰饮有关的是()

  • A、皂荚丸证
  • B、泽漆汤证
  • C、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 D、麦门冬汤证
  • E、越婢加半夏汤证

正确答案:A,B,C,E

第3题:

简述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则、方药组成。


正确答案:①病机:少阴热化证(多由素体阴虚,更感外邪,二三日后邪从热化虚火更旺)
②主证: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③治则:清阴清热
④方药:黄连黄芩苦寒泻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为血肉之品,擅入心肾,滋养心血

第4题:

试述霍乱病之四逆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在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区别。


正确答案:三者皆属霍乱病阳衰阴盛之证,故其证治大同而小异。异之所在:四逆汤为真阳虚极,亡阳脱液,但以亡阳为主,临床表现为既吐且利,下利清谷,大汗出,手足厥冷,发热 恶寒,小便清长,四肢拘急,脉微欲绝。治可先用四逆汤回阳救阴以摄阴,不效可再投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四逆加人参汤证证为阳亡液竭,其证以“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为特点。本证虽属亡阳脱液,且有无物可下而下利自止,但并无汗出、四肢逆冷、四肢拘急不解,虽见脉微而未欲绝,说明亡阳不至太重,且阴阳格拒之势未成,故用四逆加人参汤,回阳救逆,益气生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亦为阳亡液竭,但其病情较四逆加人参汤证更重,故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等症,治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第5题: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的症候、病机、治法及方药是什么?为何不用芍药?


正确答案: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是太阳病误治而致心阳受创,心失所养,心神不得敛养,加之心胸阳气不足,易致水饮痰浊之邪乘虚扰心,心神失守,故见惊狂、卧起不安等症。是证之机乃心阳不足,心神不敛,复被痰扰而致,故治当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兼以涤痰,方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本方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牡蛎、蜀漆、龙骨组成。方中桂枝甘草温通心阳;生姜、大枣补益中焦而调和营卫,并能助桂枝甘草温复阳气;蜀漆涤痰散邪;龙骨、牡蛎重镇潜敛以安浮越之心神。本方之所以去芍药是因本证之本在于心阳亏虚,复被痰扰,芍药为阴柔之品,不利于阳气的恢复和痰浊的消散。

第6题:

试述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桂枝汤证的主证是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病机是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药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第7题:

小柴胡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及加减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根据《伤寒论》所述,将小柴胡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及加减法概括如下:
(1)病机:邪犯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影响脾胃。
(2)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或薄黄,脉弦细等。
(3)治法:和解少阳,扶正达邪
(4)方药:小柴胡汤。方中柴胡用量独重,味苦性平,气质轻清,能疏解透达少阳经中之邪热,为本方主药;黄芩苦寒味重,能清少阳胆腑之邪热而除胸腹烦满;柴、芩相配,疏解清泄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伍生姜,辛开之中寓有降气之功,能调和脾胃,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共奏宣通内外、调达上下、疏利三焦、和解少阳之功。
(5)加减法:由于少阳病势不定,变化多端,故96条提出七个或然症,小柴胡汤方后针对诸多或然症提出相应加减法,示人临床须辨证用药、灵活化裁。
①胸中烦而不呕者,是邪热聚于胸膈而未犯胃腑,胃气尚和,故去人参之甘温补益,恐其助热;去半夏之辛散降逆,加瓜蒌实以清热除烦。
②若渴,是胆火内郁,津气两伤,故去温燥之半夏;重用人参以益气养阴;加瓜蒌根(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③若腹中痛者,是少阳之邪横逆乘脾,故去黄芩以免苦寒伤中;加芍药于土中泻木,缓急止痛止腹痛。
④若胁下痞硬,是邪郁少阳较甚所致,故去大枣之壅补,加牡蛎以软坚散结,消滞除痞。
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三焦决渎失常,水饮内停所致,故去苦寒之黄芩、以防其寒凝聚饮之弊;加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定悸。
⑥若不渴,外有微热者,是少阳郁热未盛而兼表邪未解,故去人参之甘温壅补,以防恋邪不解;加桂枝且温覆取微汗以解表邪。
⑦若咳者,是兼肺寒气逆所致,故去人参、大枣之壅补,去生姜之辛散;加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

第8题:

简述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病机、治法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即第96条所言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后世称之为小柴胡汤"四大主症"。病人少阳,邪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往来寒热;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肝胆气郁,疏泄不利,故神情默默而寡言;术郁克土,胃气不苏,故不欲食;胆火内郁,火扰心神则心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频频作呕。其病机总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所致,故以和解为治,方用小柴胡汤。

第9题:

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两方证的病机、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正确答案:当归四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血虚的同时又有寒凝经脉,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病机是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治法为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方用当归四逆汤。方中当归补肝养血行血,桂枝温经通阳,芍药和营养血,细辛温散血中之寒邪,通草通行血脉,大枣、甘草益脾养营,诸药相合,有散寒邪,养血脉,通阳气的功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在营血不足,寒凝经脉的基础上,兼有反复胃痛、发则呕逆吐涎等与肝胃有关的沉寒痼疾。病机是血虚寒凝,兼有肝胃沉寒。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加吴茱萸、生姜暖肝泄浊通阳,以走厥阴经脏,散其久滞陈寒,并用清酒扶助药力,增强温通血脉之功,以驱在内之久寒。

第10题:

原文阐释:小青龙汤证(加标点,是什么方证?病机?每个证状的机理?治则?方药?)


正确答案:①原文标点: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②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证。
③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水饮内停。
④症状机理:干呕--水饮犯胃,胃气上逆;发热--表邪未解,尚应有恶寒,无汗,脉浮紧;咳或喘--外寒引动内饮,内外合邪,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因水饮之邪变动不居,常随三焦气息升降出入而随处为患,或壅于上,或积于中,或滞于下。水饮为患,一般不渴,但饮停不化,津液上乏,或可有口渴,一般表现为可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水走肠间,浑浊不分,则下利;水寒滞气,气机不利,则噎。水饮内停,气化不利,故小便不利,甚则少腹胀满。
⑤治则:发汗解表,温化寒饮。
⑥方药: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炙甘草。
⑦方义: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又兼能利水;桂枝--助麻黄增强解表通阳散寒之力;细辛、干姜--温化寒饮;半夏--降逆止呕;干姜--温化中焦水寒之邪;五味子--敛肺止咳,且使姜、辛、麻不致辛散太过;芍药--酸敛护阴,且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炙甘草--和中护正,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