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温病实证痉的表现及其病机。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温病实证痉的表现及其病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中风病之闭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机为邪气内闭
  • B、病性为实证
  • C、病性为虚证
  • D、可表现为神志昏迷、牙关紧闭
  • E、可表现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正确答案:C

第2题:

试述温病气分证的基本病机、临床特点、辨证要点和传变趋向。


正确答案: 温病气分证病变部位较广泛,其中以热盛阳明较为常见。其基本病机为邪盛而正气亦较强,邪正剧争,里热蒸迫,津液耗伤。临床特点是: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渴欲冷饮,舌苔黄燥,脉洪大等。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其传变趋向是:
①病邪顿挫不传,邪去病愈。因正气未衰,抗邪有力,如治疗及时、恰当,则邪去而病愈。
②内陷营血。如邪盛正伤,气分之邪则内陷营血分。
③邪盛正衰而危。

第3题:

关格的病机多表现为

A、实证

B、心肝肾同病

C、脾肾心肝同病

D、热证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第4题:

分别论述温病热厥和寒厥的表现及其病机。


正确答案:热厥的表现:胸腹灼热而四肢逆冷或不温,常伴神志异常或伴大汗,渴饮,尿黄,便秘,或斑疹、出血症,舌红或绛,苔黄燥或少苔,脉沉实或沉伏而数。病机:热毒炽盛,气机郁滞,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外达四肢所致。寒厥的表现:无发热,通体清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气短息微,神情萎靡,甚不识人,舌淡脉沉细欲绝。病机:温病后期阳气大伤,无以温煦全身,虚寒内生所致。

第5题:

温病战汗的病机及表现怎样?


正确答案: 战汗是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症状。其病机多因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战汗之后,若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战汗之后,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象急疾或神情萎靡,甚至昏迷,为邪盛正衰,病情危重。另外,若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正气亏虚,不能托邪外达所致,预后欠佳。

第6题:

试述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及其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其分期及主要表现如下。
(1)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及行为异常,如欣快或淡漠,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吐词不清,应答准确。可有扑击震颤(或称肝震颤)。脑电图正常。历时数天至数周。
(2)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及行为失常为主。上述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及理解力减退。昼睡夜醒及语言书写障碍。可有幻觉、狂躁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扑击震颤存在。脑电图出现异常慢波。
(3)三期(昏睡期):终日昏睡,但可唤醒,语无伦次,明显精神错乱,有幻觉,尚可引出扑击样震颤。脑电图经常不正常。
(4)四期(昏迷期):昏迷,可有或无痛觉,扑击样震颤一般不能引出。脑电图经常不正常。

第7题:

试述新感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变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新感温病初起病多在表,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要表现。其传变趋向是由表入里,由浅至深。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初起治疗以透解表邪为基本大法。代表性病种如风温、秋燥等。

第8题:

试述瘀血的概念、形成及其病机特征。


参考答案: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衃血”等。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瘀血。外伤、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包括气虚致瘀、气滞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和津亏致瘀病机;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是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此外,疾病失治、治疗不当,或久病入络,亦可形成瘀血。
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①阻滞气机:气能行血,血能载气。瘀血停滞脏腑经络,或血行不畅,易于阻滞气机,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因此,瘀血常与气滞并见,而气滞又可加重瘀血,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为错综复杂的疾病。②瘀塞经脉:瘀血阻于经脉之中,可致血运不畅,或血行停蓄,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受阻部位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局部可出现疼痛,癥积肿块,甚则坏死;经脉瘀塞不通,血液不得归经,血逸脉外,则可见出血等病变。③伤及脏腑:瘀血停滞脏腑,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出现各种症状。例如,脑部瘀血,则可致灵机混乱,神志失养,发为癫狂;心血瘀阻,可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心前区隐痛或绞痛阵作,或引左臂内侧而痛,甚则唇舌青紫,汗出肢冷;肺部瘀血,可见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喘咳嗽,咳血,或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瘀血留着肝脏,结于胁下,渐成癥块,可见胁胁刺痛,腹胀纳呆等等。
此外,瘀血不去,影响血液运行,脏腑生理功能异常,可致新血不生,出现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作用的临床症状。

第9题:

试述阴阳偏衰、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及其相应的治法。


正确答案:①阳偏衰,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既有面色恍白、畏寒股冷、院腹冷痛、舌淡、脉迟等寒象,又见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微细等虚象。治当补其偏衰,补阳消阴,即所谓“阴病治阳”。
②阴偏衰,是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产热相对增多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临床常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当补其偏衰,补阴制阳,即所谓“阳病治阴”。
③阴盛格阳,系指阴寒偏盛至极,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导致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病理状态,病机特点是出现真寒假热证,即在原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等阴寒盛于内的基础上,又出现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假热之象。治当从治,热因热用,即以热性的药物顺从其假热征象而治。
④阳盛格阴,系指阳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病理状态。病机特点是出现真热假寒证,即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的基础上,又见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治当从治,寒因寒用,即以寒性的药物顺从其假寒征象而治。

第10题:

简述温病亡阳的表现及病机。


正确答案:温病亡阳的表现:亡阳又称阳竭,指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汗出不止、气促息微,脉微细欲绝。病机:主要为热毒炽盛,阴精耗竭,阴竭则阳无所附,阳气暴脱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