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半衰期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题目
多选题
消除半衰期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A

可确定给药剂量

B

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C

可预测药物在体内消除的时间

D

可预计多次给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

E

可确定一次给药后效应的维持时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次用药后,()个药物消除半衰期时,可认为该药物几乎被完全消除。

A、2

B、4

C、5

D、8


答案:C

第2题:

对消除半衰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A.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临床上常用消除半衰期来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

D.符合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

E.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已基本消除


正确答案:ACDE

第3题:

血浆半衰期对临床用药的参考价值是( )。

A.决定用药剂量

B.决定给药间隔

C.决定药物剂型

D.决定给药途径


正确答案:B

第4题:

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合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能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如两种药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他们前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发生毒性反应。
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以t1/2来表示,反映血浆药物浓度消除情况。
其意义为:
①临床上可根据药物的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t1/2代表药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t1/2,药物被基本消除;
③估计药物达到稳态浓度需要的时间,以固定剂量固定间隔给药,经5个t1/2,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态,以此可了解给药后多少时间可达到稳态治疗浓度。

第5题:

对消除半衰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A、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临床上常用消除半衰期来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

D、反映机体肝、肾的代谢、排泄状况

E、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已基本消除


参考答案:ACDE

第6题:

药物经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

A.恒量消除,半衰期恒定

B.恒量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C.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

D.恒比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E.消除速率与给药剂量无关


正确答案:C

第7题:

药物消除半衰期(t)的临床意义是

A、确定给药剂量

B、预计反复给药的时间间隔

C、预计药物在体内消除的时间

D、预计多次给药达稳态浓度的时间

E、预计达峰值浓度的时间


参考答案:BCD

第8题:

阿司匹林肠溶片早上6—7时用药最佳,体内消除速度慢,半衰期长,体内可存留24小时,药效也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9题:

药物经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

A.恒量消除,半衰期恒定
B.恒量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C.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
D.恒比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E.药物半衰期的长短与初始浓度有关

答案:C
解析:
临床所用药物绝大多数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按恒定的比例消除,t=0.693/k,可见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为一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影响。

第10题:

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有()、()、()、()。


正确答案:可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可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