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及其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及其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和解剂不是出自《伤寒论》的是

A.大柴胡汤
B.小柴胡汤
C.半夏泻心汤
D.四逆散

答案:A
解析: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其余均出自《伤寒论》。

第2题:

《伤寒论》对服小柴胡汤后病愈的机制是如何论述的?请简析之。


正确答案: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溅然汗出而解。"本条论述了少阳与阳明兼病,腑实未成者,用小柴胡汤治疗病愈的机转。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运转枢机,通达三焦的作用,服小柴胡汤后,上焦气机通畅,则胁下硬满可除;津液布达而得下,胃气因而和调,则大便自下;胃气和降,则呕逆自除;三焦调和,枢机运转,则一身之气皆和,而表里之气通畅无阻,则身溅然汗出而解。正是由于小柴胡汤的这一作用机制,故《伤寒论》用本方主治少阳与阳明兼病,燥实未甚之证。

第3题:

《伤寒论》原著中,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是( )。

A.桂枝汤证误下

B.桂枝汤证过汗

C.小柴胡汤证误下

D.小柴胡汤证误汗

E.大承气汤证应下失下


正确答案:A

第4题:

试述柴胡在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的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透泄少阳之邪,并疏畅气机,合黄芩和解少阳。在四逆散中升阳透邪,疏肝解郁,配芍药敛阴养血柔肝,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散阴血之弊;配枳实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在逍遥散中疏肝解郁,配当归、芍药养血柔肝,补肝体而助肝用。

第5题:

《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中风的方剂为()

  • A、桂枝汤
  • B、麻黄汤
  • C、小柴胡汤
  • D、麻黄细辛附子汤

正确答案:A

第6题:

《伤寒论》原著中,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是

A、桂枝汤证过汗
B、桂枝汤证误下
C、小柴胡汤证误汗
D、小柴胡汤证误下
E、大承气汤证应下失下

答案:D
解析:
半夏泻心汤证的形成,在于少阳证误用下法,损伤了脾胃之气,少阳邪热乘虚内犯,以致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而成,表现为“但满而不痛”。

第7题:

试述柴胡在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中的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柴胡在小柴胡汤中透泄少阳之邪,并疏畅气机,合黄芩和解少阳。在四逆散中升阳透邪,疏肝解郁,配芍药敛阴养血柔肝,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散阴血之弊;配枳实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在逍遥散中疏肝解郁,配当归、芍药养血柔肝,补肝体而助肝用。

第8题:

试述补阳还五汤的主治证及其临床表现,以及方中配伍黄芪的意义。


正确答案: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祛络通。

第9题:

试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功用、主要药物配伍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的是: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道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第10题:

试述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的改革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推行教师及学校所有员工的聘任制,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系统用人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对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予以积极地推进和贯彻。从现行状况看,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推行正处于攻坚阶段,虽有一定进展,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需要,在如何进一步推进教师岗位聘任制方面多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大胆地探索。我们认为,我国教师聘任制的推进应着重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要力争变封闭聘任为开放聘任。所谓开放聘任就是要打破校际界限和区域界限,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社会公开聘任。否则,只在围墙内部搞聘任,“闹革命”,虽对教职工具有一定的刺激和激发,但根本性的意义不大。需要说明的是,在实行开放聘任的过程中,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尤其是那些山区学校,应出来相应的特殊性保护措施,如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加大经济待遇补偿力度等,否则容易导致优质教师资源不合理的“逆向流动”。
第二,在聘任过程中教师与学校的权利必须平等对待。聘任制应该是一种双向选择,学校有选择教师的去啊你,教师也有选择学校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招聘和应聘、聘任或拒聘应该权利、地位平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组织对于个人而言永远处于强势的地位,个人对于组织而言永远处于弱势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尤其应注意保护教师个人在聘任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第三,要妥善解决好未聘人员、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进口洞开,出口不畅”,这是目前我国在推行教师聘任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和麻烦。在解决聘余人员的安置问题上,学校应该多想颁发、多找出路,如提前离岗、体外安置、鼓励其通过进修提高另谋他业、交社会人才市场等。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社会也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制度和配套措施,如实行“低保”制度、“公疗”制度、“人才代理”制度及完善人才、劳务市场等。总之,只有妥善地解决好了聘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教师的岗位聘任制才能扎实稳妥地向前推进,否则将会对学校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和影响。
第四,要完善聘任过程中的公平竞争机制。教师聘任制必须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做到岗位公开、条件公开、人员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等。丧失了这一点,聘任制的推行就会成为不折不扣的“做秀”。实现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既要依靠聘任工作制度和机制的缜密与完善,也要依靠上级领导和学校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党性觉悟与修养。
第五,严完善学校与教师之间的聘任合同。聘任制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学校用人制度实行的是“契约管理”或者“合同管理”。合同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本。只有通过签订合同,才能在法律上明确地界定学校和教师双方应尽的权利与义务,才能对双方的行为产生法定的约束力。因此,在聘任工作结束后,学校与教师必须签订严格规范的合同或协议,并且双方都要承诺认真履行合同或协议的相关条款。只有在完善聘任合同的基础上,教师聘任制工作才能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