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适应有哪些特点?

题目
问答题
压力的适应有哪些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真符合应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真符合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真符合必需来自一个湮没辐射产生的两个γ光子。
②真符合必需来自一个湮没辐射产生的两个γ光子在符合时间窗内到达两个探头。
③真符合必需来自一个湮没辐射产生的两个γ光子被对应的一对探头探测到。

第2题:

压力容器设备应有哪些技术资料?


正确答案:应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注册证件、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年检报告等。

第3题:

为什么说适地适树是园林植树的基本原则?适地适树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基本原则:适地适树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生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用树种上的具体化,也就是使树木生态习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与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其园林功能。
途径有:(1)选树适地(2)选地适树(3)改地适树(4)“改树”适地(5)应用乡土树种

第4题:

眼球的动脉供应有哪些分布特点?


正确答案: 眼球的动脉供应主要有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眼动脉眶内段分支,在眼球约9~12mm处从内下或下方进入视神经中央,再经视盘穿出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支,走行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内,分为深浅两层,深层位于内核层,浅层分布于神经纤维层与神经节细胞层,视网膜中央动脉属终末动脉,供给视网膜内5层。睫状血管系统按部位和走行分为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睫状前动脉。睫状后短动脉,为眼动脉的一组分支,分鼻侧和颞侧两主干,在视神经周围穿入巩膜前分为约20支,进入脉络膜内,营养脉络膜及视网膜外5层。睫状后长动脉,由眼动脉分出2支,在视神经鼻侧和颞侧,斜穿巩膜进入脉络膜上腔,前达睫状体后部,开始发出分支,少数返回脉络膜前部,大部分分支到睫状体前,虹膜根部后面,与睫状前动脉的穿通支交通,组成动脉大环,大环再发出一些小支向前在近瞳孔缘处形成虹膜小环,向内至睫状肌和睫状突,构成睫状体的血管网。睫状前动脉,是由眼动脉分支肌动脉而来,在肌止端处发出分支,走行于表层巩膜与巩膜实质内,并分巩膜上支,至角膜缘组成角膜缘血管网,小的巩膜内支穿入巩膜终止于Schlemm管周围,大的穿通支,穿过巩膜到睫状体,参与动脉大环的组成。

第5题:

血清学反应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血清学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与交叉性:A.特异性:一种抗原一般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
B.交叉性:当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时,其结合又具有交叉性
2.表面性与可逆性:A.表面性: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
B.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分开,且其性质不变。
可逆性是免疫吸附层析法提取免疫纯抗原或抗体的理论基础。
3.定比性:抗原与抗体需按一定的比例结合
一般情况下,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是多价的,而抗体上的抗
原受体通常是单价的或二价的,二者只有以一定比例结合才能出现
可见的血清学反应。
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时间短(数秒),不可见
2)抗原与抗体反应的可见阶段:慢(数分至数天),有凝集、沉淀等
5.高度敏感性:可用于检测极微量的抗原与抗体。如:
血清中和试验可用于检测含量低至10-3mg/ml的鱼类病毒;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含量为10-3mg/ml的细菌性病原
6.条件依赖性:抗原抗体间出现可见反应要提供最适的条件,如:
pH值(一般为6-8);温度(37-45℃);适当的电解质(如生理盐水);
震荡(增加抗原抗体相互接触的机会)等。

第6题:

什么叫适地适树?用材林的适地适树标准是什么?做到适地适树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
对于用材林来说,应达到成活、成林、成材并对自然灾害有异地昂的抗御能力,林分有一定的稳定性
途径:(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2)改树适地
(3)改地适树自选树选地最为重要,首先要了解林地的特性,了解造林地树种特性第三、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然后还要确定适地适树方案。

第7题:

适地适树的标准、方法、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生物学标准(成活、正常生长、开花结实)。
②功能标准(满足栽培的需求)。
方法:
①分析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②分析绿地对树种的功能要求。
③栽植地段地面状况分析。
④调查栽植地点的小气候、土壤条件及环境污染状况。
途径:
①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
②改地适树。
③改树适地

第8题:

适地适树的标准有哪些?


正确答案:有是否成活、数量质量要求、生长稳定性、成本和效益评估等标准。

第9题:

压力的适应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所有的适应层次,无论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技术的,都有如下共同的特性:
①所有的适应反应,都力图最大限度地维持机体的内稳态。当个体遇到压力源的刺激时,会动员身心的所有力量以适应压力源对个体所造成的不平衡。
②适应是一种主动的动态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服从或接受压力源,如当人感到饥饿时,会主动地寻找食物。③个体在适应过程中会保持自己的特征,不会由于压力的适应而丧失自己的个性及行为特征。
④适应方式因人而异。
⑤适应是有限度的。
⑥适应能力有个体差异。

第10题:

电站热力系统中的压力容器应有哪些主要安全附件?


正确答案: 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安全联锁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