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分为哪两大证型?其治则与代表方剂分别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少阴病分为哪两大证型?其治则与代表方剂分别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少阴寒化证主要有哪些证型?其病机、治法为何?


正确答案:少阴寒化证是由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病证。寒化证大致可分为七种不同证型。
一是四逆汤证,其病机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治宜回阳救逆。
二是通脉四逆汤证,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治宜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三是白通汤证,其病机为阴寒内盛,格阳于上;治宜破阴回阳,通达上下。
四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其病机为阳脱阴竭,寒热格拒;治宜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反佐咸寒,滋阴养液。
五是附子汤证,其病机为肾阳虚衰,寒湿内盛;治宜温阳化湿,镇痛祛寒。
六是真武汤证,其病机为肾阳亏虚,水气泛滥,治宜温阳化气行水。
七是桃花汤证,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治宜温涩固脱。

第2题:

痢疾中的暴痢分几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痢疾分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者,称之为暴痢,包括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
⑴湿热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治法是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剂用芍药汤。
⑵疫毒痢的主证是发病急骤,壮热,痢下鲜紫脓血。治法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剂用白头翁汤。
⑶寒湿痢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治法是温化寒湿,调气和血。方剂用胃苓汤。

第3题:

肝郁气滞证型胁痛的证机概要、治法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证机概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治法: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第4题:

春温气分郁热症可以分为几个证型分述各证型的症候、治法、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春温气分郁热症包括三个证型:热郁胆腑,热郁胸膈,热灼胸膈。其症候、治法、代表方剂为:
a热郁胆腑症见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不舒,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治宜苦寒清热,宣郁透邪。方用黄芩加豆豉汤。
b热郁胸膈症见身热不甚,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治宜清宣郁热,方用栀子豉汤。
c热灼胸膈症见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郁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泄膈热,方用凉膈散。

第5题:

试述温病卫分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不适,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口干微渴、咳嗽及咽红肿痛。
(2)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舌边尖红。
(3)治则:辛凉解表。
(4)方剂:银翘散。

第6题:

少阴病分为哪两大证型?其治则与代表方剂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少阴病主要分为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两大证型。
寒化证治宜回阳救逆,以四逆汤类方为代表方剂;少阴热化证治宜育阴清热,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剂。

第7题:

慢性痢疾(即休息痢)的证型,其主证及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慢性痢疾,又称之为久痢,包括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
⑴虚寒痢的主证是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治法为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剂用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⑵阴虚痢的主证是下痢赤白粘冻,或下鲜血粘稠。治法为养阴清肠。方剂用驻车丸。
⑶休息痢发作期的主证是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治法为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剂用连理汤。缓解期
①脾气虚弱的主证是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少量粘液。治法为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剂用补中益气汤。②脾阳虚衰的主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夹有少许粘液白冻。治法为温阳祛寒,益气健脾。方剂用附子理中汤。
③寒热错杂的主证是胃脘灼热,烦渴,腹痛绵绵,下痢稀溏,时夹少量粘冻。治法为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方剂用乌梅丸。
④瘀血内阻的主证是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治法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剂用膈下逐瘀汤。

第8题:

"梅核气"是何种病?其主症、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参考答案:"梅核气"是中医的郁证中的气滞痰郁型,症见: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或兼胁痛。治法:化痰利气解郁。代表方:半夏厚朴汤。

第9题:

里热证中常见的证型、临床表现、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气分证:壮热烦渴,舌红苔黄,尿赤便结,脉洪或数。治以辛寒清热,白虎汤。
(2)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
(3)血分证:壮热或低热,手足抽搐或蠕动,神昏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质深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
(4)热盛动风证:高热口渴,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数。治以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
(5)肺热炽盛证: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泻肺。麻杏石甘汤。
(6)心火上炎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甚则赤烂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心泻火,导热下行。导赤散。
(7)肝火上炎证:发热口渴,烦躁易怒,头痛,或目赤肿痛,或耳暴鸣暴聋,或吐血、衄血、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8)胃火炽盛证:胃脘灼痛、喜冷,发热口渴,或口臭、牙龈肿痛、齿衄,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胃凉血。清胃散。
(9)大肠热结证: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硬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少津,脉数。治以泄热通便。大承气汤。
(10)热毒蕴结证:火热壅盛成毒,肌肤生疮疖疔痈,红肿灼痛,化脓溃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活血。仙方活命饮。

第10题: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是指哪五证?其证治方药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的五证及其治法方药分别是:
阳明腑实兼气阴两伤证,治宜益气养阴,攻下腑实,代表方为新加黄龙汤。阳明腑实兼痰热阻肺证,治宜宣肺化痰,攻下腑实,代表方为宣白承气汤。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证,治宜导赤泄热,攻下腑实,代表方为导赤承气汤。阳明腑实兼热入心包证,治宜清心开窍,攻下腑实,代表方为牛黄承气汤。阳明腑实兼肠液亏虚证,治宜滋阴通便,代表方为增液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