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

题目
多选题
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
A

肾排磷减少,血磷增高,血钙增高

B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

1,25(OH)2D3生成减少,肠钙吸收减少

D

1,25(OH)2D3生成减少,骨钙化障碍

E

酸中毒,骨盐溶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肾衰时β2-微球蛋白排泄受阻,大量沉积于骨,可发生A.骨质疏松

B.骨质软化症

C.Paget病

D.肾性骨营养不良

E.骨淀粉样变

骨吸收后,被混乱形式的骨质所替换为特征的是A.骨质疏松

B.骨质软化症

C.Paget病

D.肾性骨营养不良

E.骨淀粉样变

绝经后的高龄妇女常发生A.骨质疏松

B.骨质软化症

C.Paget病

D.肾性骨营养不良

E.骨淀粉样变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E


问题 2 答案解析:C


问题 3 答案解析:A

第2题:

肾性骨营养不良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 CRF 尤其是尿毒症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儿童的肾性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骨囊性 纤维化等,亦称为肾性骨病。

第3题:

PTH增多可致()。

A、肾性胃溃疡

B、肾性高血压

C、肾性贫血

D、肾性出血

E、肾性骨营养不良


本题答案:E

第4题:

关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血钙
B:酸中毒
C:1,25(OH)2-D3生成障碍
D:肾素分泌减少
E:高血磷

答案:D
解析:

第5题:

下列哪项不是肾性骨营养不良发病的机制

A.低血钙

B.酸中毒

C.维生素D33活化障碍

D.肾素分泌增加

E.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D

第6题:

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机制,以下不正确的是

A.酸中毒

B.低血钙

C.高血磷

D.肾素分泌减少

E.维生素D生成障碍


正确答案:D
慢性肾衰竭时,可出现肾性骨营养不良,发生机制包括:①低血钙、高血磷及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②维生素D活化障碍;③酸中毒。

第7题: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分类包括

A、纤维性骨炎

B、肾性骨软化症

C、骨质疏松

D、骨坏死

E、肾性骨硬化症


参考答案:ABCE

第8题:

肾性骨营养不良


正确答案:肾性骨营养不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所引起的骨病。幼儿常出现肾性佝偻病,成人常表现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硬化。

第9题:

下列属于尿毒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疾病有
A 纤维囊性骨炎
B 骨生成不良
C 骨软化症
D 骨硬化症


答案:A,B,C
解析:

第10题: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下列哪一项表现不属肾性骨营养不良( )

A.肾性骨软化症
B.肾性骨硬化症
C.肾性骨发育不良
D.纤维囊性骨炎

答案:C
解析: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是指尿毒症时骨骼改变的总称,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相当常见,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转化性骨病)、骨生成不良、骨软化症(低转化性骨病)及骨质疏松症。无肾性骨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