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肌肉痛、肌无力症状和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至正常值10倍以上。

题目
判断题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肌肉痛、肌无力症状和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至正常值10倍以上。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目前诊断横纹肌溶解症最主要的依据是( )。

A.症状为肌无力、肌痛

B.血清肌酐激酶(Ck)水平升至正常高限lo倍以上

C.症状为肌无力、肌痛,血清肌酐激酶(Ck)水平升至正常高限10倍以上

D.症状为四肢肌痛

E.血清肌酐激酶(Ck)水平正常


正确答案:C

第2题:

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痛或横纹肌溶解症的不良反应,因该不良反应而撒出市场的药物是()

A、氟伐他汀

B、普伐他汀

C、西立伐他汀

D、阿托伐他汀

E、辛伐他汀


答案:C

第3题:

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消化道功能紊乱

B、转氨酶(ALT)升高

C、皮疹

D、失眠

E、横纹肌溶解


参考答案:E

第4题:

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痛或横纹肌溶解症的不良反应,因该不良反应而撤出市场的药物是

A.辛伐他汀
B.氟伐他汀
C.普伐他汀
D.西立伐他汀
E.阿托伐他汀

答案:D
解析:
西立伐他汀由于引起横纹肌溶解,导致病人死亡的副作用而撤市。

第5题:

目前诊断横纹肌溶解症最主要的依据是

A.症状为四肢肌痛严重至肌强直,失去肢体活动能力

B.症状为肌无力、肌痛、血清肌酐激酶(CK)水平升至正常高限2倍以上

C.全身肌肉疼痛、肌强直、血清肌酐激酶(CK)水平正常

D.全身肌肉疼痛、肌强直、血清肌酐激酶(CK)水平升至正常高限2倍以上

E.症状为肌无力、肌痛、血清肌肝清除率下降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关于横纹肌溶解症,叙述错误的是

A、他汀类药物诱发横纹肌溶解症的机制是其可降低血清辅酶Q的浓度

B、典型症状是肌痛、乏力、肌肉触痛、肌红蛋白尿等

C、血清和尿中的肌红蛋白有助于本症的早期诊断

D、80%的本症是由药物或乙醇引起

E、引起本症的常见药物是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参考答案:E

第7题:

下列关于肌酸激酶(CK/CPK)说法正确的有()。

A、参考值:男性:25~200U/L,女性:25~170U/L

B、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C、是脑梗死诊断指标之一

D、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药联合应用,若CK升高,则提示发生了肌损害(横纹肌溶解)


答案:ABCD

第8题:

下列哪项是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A.失眠

B.消化道功能紊乱

C.皮疹

D.转氨酶(ALT)升高

E.横纹肌溶解


正确答案:E

第9题:

关于横纹肌溶解症,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疼痛、无力

B、常合并肌红蛋白尿

C、除外伤外,药物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常见原因

D、肌电图可见肌源性损害

E、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不明显


参考答案:E

第10题:

与环孢素、酮康唑、罗红霉素等合用可引起肌无力和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是

A.头孢菌素类
B.培高利特
C.加替沙星
D.氟西汀
E.他汀类

答案:E
解析: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在治疗剂量下与CYP3A4抑制剂如环孢素、酮康唑、罗红霉素等合用能显著提高本类药物的血浆水平,可能出现肌无力和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