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0岁,因胸痛就诊,心电图表现为多导联ST段压低超过0 .05mV 。分析其临床意义 。

题目
问答题
患者男性,50岁,因胸痛就诊,心电图表现为多导联ST段压低超过0 .05mV 。分析其临床意义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58岁,因胸痛就诊,心电图表现为多导联ST段抬高,半小时后胸痛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分析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变异型心绞痛。

第2题:

男性,56岁,因胸痛3小时就诊。心电图检查示:II、III,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V2—V5导联ST段压低。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C 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D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E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正确答案:D

第3题:

患者,男性,60岁,因胸痛就诊,既往有心绞痛1 0年。鉴别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心电图的主要区别是

A.ST段抬高

B.ST段压低

C.T波倒置

D.T波低平

E.出现异常深而宽的Q波


正确答案:E
病理性Q波是心电图上的“坏死型"改变。心肌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的心肌细胞丧失了电活动,该部位心肌不再产生心电图向量,而正常健康心肌仍照常除极,致使产生一个与梗死部位相反的综合向量。由于心肌梗死主要发生于室间隔或左室壁心肌。往往引起起始0.o3秒一0.o4秒除极向量背离坏死区,所以“坏死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O.o4秒,振幅I/4R)或者呈QR波o

第4题:

变异型心绞痛时的心电图表现为()

A缺血区导联显示ST段压低>0.1mV

B缺血区导联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下移

CT波倒置>0.2mV

DT波高耸

E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B

第5题: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为( )

A.有关导联 ST 段抬高

B.有关导联 ST 段压低

C.有关导联 T 波倒置

D.有关导联 T 波高耸

E.全部导联 ST 段抬高


正确答案:B

第6题:

患者男性,50岁,因胸痛就诊,心电图表现为多导联ST段压低超过0.05mV。分析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心肌缺血,心绞痛。

第7题: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是( )

A、有关导联ST段抬高

B、有关导联T波高耸

C、有关导联T波倒置

D、有关导联ST段压低

E、全部导联ST段抬高


参考答案:A

第8题:

患者,男性,63岁,因持续心前区疼痛5小时就诊,心电图显示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分析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第9题:

下列哪一项是劳力型心绞痛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A.发作时某些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降低,可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
B.发作时某些导联ST段呈上斜型降低
C.发作时某些导联ST段呈抬高型升高,伴高尖T波
D.全部导联(除aVR导联外)ST段下移0. 05mV

答案:A
解析:
[考点]劳力型心绞痛心电图
[分析]劳力型心绞痛发作时为一过性心肌缺血、缺氧,它影响心肌复极过程。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可伴T波低平或倒置;而ST段呈上斜型降低临床意义不大;呈抬高型升高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现。

第10题:

患者男性,45岁,发作性胸痛3年,常于活动时发作,休息胸痛即可缓解,常规心电图示部分导联ST段轻度压低。对该患者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

  • A、心肌酶学检查
  • B、超声心动图
  • C、运动负荷试验
  • D、胸部X线检查
  • E、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