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牙槽骨损伤诊断要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牙槽骨损伤诊断要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牙和牙槽骨受损伤的机会,哪个部位较多见

A.后牙及上颌牙槽骨
B.后牙及下颌牙槽骨
C.前牙及上颌牙槽骨
D.前牙及下颌牙槽骨
E.各部位都较常见

答案:C
解析:

第2题:

牙槽骨损伤概述


答案:
解析:
牙槽骨骨折是一种由于外力直接作用于牙槽骨而引起的局限于牙槽区域的损伤。临床上上颌前牙部牙槽骨骨折最为常见。

第3题:

长期戴用义齿可引起最常见的硬组织病变是

A、牙槽突堵生

B、牙槽骨萎缩

C、牙槽骨炎

D、牙槽骨乳突样增生

E、牙槽骨损伤


参考答案:B

第4题:

简述成釉细胞瘤与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造釉细胞瘤;肿瘤为实性,可有囊性变,穿刺出褐色液体;X线表现为多房性,边缘呈切迹状,受累牙根呈截断样或锯齿状吸收。
(2)颌骨囊肿:肿瘤为囊性,穿刺出草黄色液体,可带胆固醇,角化囊肿可为皮脂样物;X线表现单房多见,也可为多房,边缘为密度增高的骨反应线,邻牙压迫移位,沿下颌骨中轴呈轴向生长。

第5题:

简述牙源性颌骨囊肿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颌骨牙源性囊肿多发生于青壮年。
2.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根端囊肿多发生于前牙;始基囊肿、角化囊性瘤则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含牙囊肿除下颌第三磨牙区外,上颌尖牙区也是好发部位。
3.牙源性颌骨囊肿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如果囊肿发展到更大时,表面骨质变为极薄之骨板,扪诊时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并发出所谓折羊皮纸样脆裂声,最后,此层极薄的骨板也被吸收时,则可发生波动感。
4.根端囊肿可在口腔内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始基、含牙及角化囊肿则可伴先天缺牙或有多余牙。如因拔牙、损伤使囊肿破裂时,可以见到囊内有草黄色或草绿色液体流出,如为角化囊性瘤,则可见似皮脂样物质。
5.穿刺可得草黄色囊液,在显微镜下可见到胆同醇晶体,角化囊肿大多可见黄、白色角蛋白样(皮脂样)物质混杂其中。
6.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出现炎症现象,患者感觉胀痛、发热、全身不适等。
7.X线检查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但角化囊性瘤中有时边缘可不整齐。

第6题:

牙槽骨损伤治疗原则


答案:
解析:
1.局麻下将骨折片及牙齿复位。
2.可选择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
3.抗感染。

第7题:

牙槽骨损伤诊断要点


答案:
解析:
1.外伤史。
2.骨折片可触及异常活动,摇动骨折段上某一患牙,其余牙随之移动。
3.可伴有牙损伤如牙齿松动、移位、脱位、牙挫伤、牙折。
4.可伴有骨折区唇、牙龈肿胀、撕裂、出血。
5.X线片上可见骨折线。

第8题:

牙和牙槽骨受损伤的机会,哪个部位较多见

A.后牙及上颌牙槽骨

B.后牙及下颌牙槽骨

C.前牙及上颌牙槽骨

D.前牙及下颌下槽骨

E.各部位都较常见


正确答案:C

第9题:

简述牙槽骨损伤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1.局麻下将骨折片及牙齿复位。
2.可选择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
3.抗感染。

第10题:

简述牙源性颌骨囊肿根尖囊肿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1.根尖囊肿是最常见的颌骨囊性病变,发生率也最高。
2.以20~29岁为最多。
3.根尖囊肿上前牙区特别多,常常在口腔内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
4.早期没有症状,囊肿缓慢肿大,随着囊肿增大,扪诊时有乒乓球样感。囊肿完全破坏骨质时出现波动感。5.合并急性感染时出现疼痛。
6.囊肿穿刺可抽出草黄色或淡黄色囊液。
7.X线表现X线片上呈圆形或卵圆形透光影像,周围有一狭窄的白色条状边缘。囊肿与深度龋齿或残根牙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