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李某,男,56岁,已婚,农民,于2011年8月5日就诊。 患者5年前劳累后出现腰痛,休息后减轻。曾自行贴敷膏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56岁,已婚,农民,于2011年8月5日就诊。 患者5年前劳累后出现腰痛,休息后减轻。曾自行贴敷膏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半月前因抬举重物时扭伤腰部腰痛再次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为进一步系统治疗而来院。现症见:腰痛,右下肢放射痛,舌质暗紫,苔白,脉涩。对链霉素有过敏史。查体:T36.7℃,P78/min,R21/min,BP120/80mmHg。神清,舌质暗紫,苔白,脉涩。查体: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及右下肢压痛,叩击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屈颈实验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0×109/L,中性80%,淋巴20%;血沉:5mm/h;腰椎CT示:L4~L5间盘突出。 【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吕某,女,50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于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伴胸闷,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常于劳累及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经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曾行心电图示"ST-T段改变"。刻下症见:偶有左胸闷痛,多于生气后出现,平素情绪抑郁,喜叹息,双胁肋胀满不舒,纳食不香,食后胃脘胀满,易呃逆,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发作性胸痛1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作性左胸疼痛,诊断为胸痹。平素情绪抑郁,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心脉不和,而见左胸闷痛;肝气阻于胁络,故双胁肋胀满不舒;肝木克脾,脾虚中焦不运,而见食后胃脘胀满,呕逆。脉弦为肝气不舒之象。辨证为气滞心胸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胸痹与胃脘痛相鉴别:胸痹病位在心,其不典型者疼痛可在心下胃脘部,须与胃脘痛鉴别。胸痹心痛多为闷痛,虽与饱餐有关,但常在服药、休息后缓解。胃脘痛以胀痛为主,局部可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泛酸、嘈杂、暖气等胃部症状。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气滞心胸证中医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剂:柴胡疏肝散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2题:

【病例摘要】刘某,男,50岁,已婚,教师,于2011年3月20日就诊。患者于20天前自觉颈背部受凉疼痛,局部贴风湿膏症状略减,但症状一直未愈,近1周颈背部疼痛不适症状加重,并出现左上肢麻胀疼痛,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或颈背部得温后减轻。饮食二便正常。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6.7℃,P70/min,R20/min,BP120/80mmHg。神清,一般情况可,舌苔白,脉沉弦,头颅五官无异常,颈部中下段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70/min,律齐,心音无增强及减弱,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臂丛牵拉试验左侧阳性,霍夫曼征阴性,巴氏征阴性,血、尿、便常规正常,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颈5、6椎体前后缘唇样增生。血脂正常。心电图正常。【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参考答案:基本资料:刘某,男,50岁,已婚,教师,于2011年3月20日就诊。主诉:颈背部疼痛20天,加重伴左上肢疼痛、麻木1周。现病史:患者于20天前自觉颈背部受凉后出现疼痛不适,自行局部风湿膏贴敷治疗,症状减轻但未愈,近1周颈部疼痛症状加重,并出现左上肢麻胀来院就诊。现症见:颈背部疼痛,左上肢麻木胀痛,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或颈背部得温则减轻,饮食二便正常。既往史:既往体健。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其他情况:无特殊。体格检查:T36.7℃,P70/min,R20/min,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面色正常,皮肤黏膜无黄染,语言清晰,步态稳健,苔薄白,脉沉弦。淋巴结不大,颈软,颈背部压痛,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双上肢关节活动自如,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部及心肺未闻及异常,肝脾正常。腰部正常,霍夫曼征阴性,巴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血脂正常。颈部X线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颈5、6椎体前后唇样增生。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男,50岁,从事教师工作多年,并有颈背部酸痛伴左上肢麻胀窜痛。颈椎X线片示有颈5、6椎体唇样增生,故符合中医痹症之范畴。患者颈部酸痛僵硬,左上肢麻木疼痛;劳累后加重,得温或休息减轻,苔白,脉弦可辨为风寒痹阻症。病因病机分析:痹者,风寒湿气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例患者外受风寒之邪,痹阻经脉故出现颈部疼痛,左上肢麻木窜痛,苔白脉弦诸症。西医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50岁,教师职业。2.颈背酸痛伴左上肢疼痛。3.心电图正常,血脂正常,X线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颈5、6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西医鉴别诊断:本病注意与冠心病心绞痛相鉴别,冠心病心绞痛以胸痛为主,结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标准心电图和心功能测定及X线片可明确诊断。诊断:中医诊断:痹症(风寒痹阻经脉)西医诊断:颈椎病治疗:祛风散寒,温经通脉。方药:桂枝附子汤合葛根汤加减。桂枝15g,附子6g,葛根10g,白芍10g,羌活9g,防风6g,当归9g,甘草梢6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调护:避风寒,颈部保健操。西医治疗原则:1.颈椎牵引。2.对症治疗氯唑沙宗片0.2g,3/d,口服;维生素B,10mg,3/d,口服;腺苷B,500μg,3/d,口服;甲钴胺片0.5mg,3/d,口服。

第3题:

病例摘要:张某某,男性,45岁。201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腰部扭伤后出现腰痛,在久坐或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腰痛症状加重,于夜间休息时腰痛有所减轻,于2周前出现腿痛加重。未在当地治疗,现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劳作后出现腰痛,久坐或长时间行走后症状加重,夜间休息时腰痛有所减轻,后又出现腿痛。查体:T36.6℃,P75次/分,R20次/分,BP115/80mmHg。神清,精神可。腰椎生理弧度减小,活动范围减小,腰部压痛,叩击痛,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椎间隙变窄。腰椎CT: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腰椎结核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扭挫,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病延日久,则气血益虚,瘀滞凝结而缠绵难已。西医诊断依据:因腰部扭伤出现腰痛,久坐或长时间行走后症状加重,夜间休息时腰痛有所减轻,后又出现腿痛。查体:腰椎生理弧度减小,活动范围减小,腰部压痛,叩击痛,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椎间隙变窄。腰椎CT: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西医鉴别诊断:腰椎结核:腰痛可伴有坐骨神经痛,常有全身症状,午后低热,乏力盗汗,腰部强直,血沉增快,下腹部可触及冷脓肿。X线片显示椎间隙模糊、变窄,椎体相对边缘有骨质破坏。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腰痛中医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络,行气止痛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五灵脂6g;香附6g;牛膝9g;地龙6g7剂,水煎服,一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本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主要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短的患者,或症状、体征较轻者。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骨盆牵引、推拿手法、针灸疗法、封闭疗法、中西药物治疗以及功能锻炼等。仅少数需手术治疗。

第4题:

病例摘要:刘某,男,49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痰涎,自行休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未行系统治疗。1日前患者再次出现眩晕,并觉恶心,呕吐数次,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眩晕时作,并感头部昏沉不适,胸闷恶心,时欲呕吐,纳食不香,二便调。舌白,苔白腻,脉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头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眩晕反复发作1年,再发1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眩晕反复发作1年,诊断为眩晕。脾虚痰浊中阻,上蒙清窍,而见眩晕时作,伴头部昏沉不适;痰浊中阻,气机不利,而见胸闷恶心;痰浊壅盛,故呕吐痰涎。舌白,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壅盛之象。辨证为痰浊上蒙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眩晕与头痛相鉴别:眩晕与头痛可相兼为病,头痛是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可由风邪挟寒、挟热、挟湿所致,内伤头痛则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辨证应分虚实,亦多于肝脾肾三脏相关。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眩晕 中医证候诊断:痰浊上蒙证中医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5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72岁,已婚,退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发作时自觉头部晕眩,行走不稳,休息后症状可有所缓解。平素常感头部昏沉不适,伴耳鸣,间断服用中药治疗。3日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头晕沉不适,休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头晕沉不适,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面色偏白,心悸少寐,纳食欠佳,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头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头晕反复发作5年,加重3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头晕反复发作5年,加重3日,诊断为眩晕。患者老年,气血不足,清阳不展,脑失所养,故头部昏沉不适;劳则耗气,故动则加剧;神疲乏力为气虚之象;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脾虚不运,故纳食欠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象,辨证为气血亏虚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眩晕与头痛相鉴别:眩晕与头痛可相兼为病,头痛是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可南风邪挟寒、挟热、挟湿所致,内伤头痛则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辨证应分虚实,亦多于肝脾肾三脏相关。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眩晕 中医证候诊断:气血亏虚证中医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剂:归脾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6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50岁,已婚,职员。2014年5月6日初诊。患者久病多年,1天前劳累后出现血尿。现症:血尿,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疲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血淋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血证(尿血)。中医证型诊断:肾气不固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血尿为主症,辨病为尿血。现症见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疲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辨证为肾气不固证。肾虚不固,血失藏摄。中医病证鉴别:血淋与尿血均表现为血从尿道而出,两者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淋沥刺痛)者为血淋。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剂名称:无比山药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熟地20g,山药25g,山茱萸15g,怀牛膝15g,肉苁蓉15g,菟丝子20g,杜仲15g,巴戟天10g,茯苓15g,泽泻20g,五味子15g,赤石脂(先煎)10g,仙鹤草10g,蒲黄(包煎)10g,槐花10g,紫珠草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7题:

病例摘要:林某,男,56岁,已婚,工人。患者2年前受惊后出现心中悸动不安,当时服用养心安神药物后好转,此后患者时有心悸发作,情绪易于紧张,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心悸时作,受惊后或情绪激动时易出现。平素时觉胸闷烦躁,咯痰量多质黏,晨起口干口苦,夜眠欠安,梦多,大便偏干,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心悸反复发作2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反复发作2年余,诊断为心悸。患者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故见心悸时作,眠差梦多;气郁痰火互结于心胸,耗伤津液,而见胸闷烦躁,痰多黏稠,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壅盛之象。辨证为痰火扰心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心悸与奔豚的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可见,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发自少腹,向上冲逆。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痰火扰心证中医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剂:黄连温胆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8题:

病例摘要:杜某,女,80岁,已婚,退休。患者5年前出现腰痛,伴酸软无力,久站后加重,反复发作。2日前患者因劳累再次出现腰痛,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不能久站,喜温喜按,平素肢冷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痹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腰痛5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腰部疼痛5年,诊断为腰痛。腰为肾之府,由肾之精气所溉。患者高年,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故见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不能久站;肾阳不振,不能温煦,而见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亦为肾阳不足之象。综上,辨证为肾阳虚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腰痛与痹证的鉴别:二者病因都可因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筋脉痹阻、气血运行不通而致疼痛。但痹证常见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除外感实邪之外,尚有肝肾不足、痰郁阻滞等虚实夹杂之证。腰痛则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病因除外感实邪外,以肾虚腰痛及瘀血腰痛为多见。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腰痛 中医证候诊断:肾阳虚证中医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方剂:右归丸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9题:

病例摘要:张某,男,58岁,已婚,工人。患者3年来常于秋冬之际出现咳嗽咯痰,伴胸闷不适。3日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伴低热,自行服用止咳化痰药物,热退。但患者咳嗽加重,并出现喘息胸闷,不能平卧,前来就诊。目前患者咳喘胸闷,平卧困难,咯痰量多,色白、质黏,咯吐不利。脘痞纳呆,时感呕恶,口黏,大便溏。舌淡,苔白腻厚,脉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喘息伴胸闷间断发作3年,加重3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嗽、喘息伴胸闷间断发作3年,加重3日,故诊断为喘证。脾失健运,积湿成痰,复感外邪,痰浊干肺,肃降失职,故咳喘胸闷、咯痰量多;痰湿中阻,脾胃不和,故脘痞、呕恶、便溏、口黏。舌淡,苔白腻厚,脉滑亦为痰浊阻肺之象。辨证为痰浊阻肺。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喘证与肺胀相鉴别: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为临床特征,喘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喘证则以喘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喘证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痰浊阻肺证中医治法:化痰降逆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10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32岁,已婚,工人。患者昨日受风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至38.5℃,伴恶寒、流涕、头微痛,自行服用退热药后休息。今晨患者上述症状未见好转,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身热,微恶寒,鼻流浊涕,头痛,咽痛,咳嗽,咯少量黏痰,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温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发热、流涕1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热1日,并见流涕、头痛、恶寒等症状,诊断为感冒。风热袭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而见身热、微恶寒;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鼻流浊涕;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而见咳嗽咯痰。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感冒与温病相鉴别:感冒发热多不高,服用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多不传变;温病则病势急骤,发热高,传变迅速,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者出现谵妄、神昏等。感冒四时均有,温病则多有明显的季节性。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证中医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方剂:银翘散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