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李某,男,38岁,已婚,工人。2015年8月16日初诊。患者暑夏之时,劳作后突然出现腰部疼痛5天,

题目

病例摘要:李某,男,38岁,已婚,工人。2015年8月16日初诊。患者暑夏之时,劳作后突然出现腰部疼痛5天,遂来就诊。现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肾痹相鉴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董某,女,55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25日初诊。患者1天前外出不慎摔倒致腰部受伤。今腰部出现刺痛,痛处固定,不能转侧。现症: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脉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痹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腰痛。中医证型诊断:瘀血腰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腰部刺痛,痛处固定,不能转侧为主症,辨病为腰痛。现症见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脉涩,辨证为瘀血腰痛证。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中医病证鉴别: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儒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名称:身痛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当归9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蟅虫6g,香附3g,没药6g,五灵脂6g,地龙6g,牛膝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2题:

病例摘要:夏某,女,58岁,已婚,工人。2015年1月14日初诊。患者喘证已历多年,今冬发作加甚。现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候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哮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型诊断:虚喘之肺气虚耗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患喘证多年,喘促短气为主症,辨病为喘证。现症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辨证为虚喘之肺气虚耗。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中医病证鉴别: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哮必定兼喘。治法:补肺益气养阴。方剂名称: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党参30g,五味子6g,黄芪20g,炙甘草6g,茯苓15g,桑白皮10g,干姜6g,紫菀10g,麦冬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3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50岁,已婚,职员。2014年5月6日初诊。患者久病多年,1天前劳累后出现血尿。现症:血尿,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疲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血淋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血证(尿血)。中医证型诊断:肾气不固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血尿为主症,辨病为尿血。现症见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疲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辨证为肾气不固证。肾虚不固,血失藏摄。中医病证鉴别:血淋与尿血均表现为血从尿道而出,两者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淋沥刺痛)者为血淋。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剂名称:无比山药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熟地20g,山药25g,山茱萸15g,怀牛膝15g,肉苁蓉15g,菟丝子20g,杜仲15g,巴戟天10g,茯苓15g,泽泻20g,五味子15g,赤石脂(先煎)10g,仙鹤草10g,蒲黄(包煎)10g,槐花10g,紫珠草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4题:

病例摘要:邓某,男,37岁,已婚,农民。2014年1月15日初诊。患者1周前劳累后出现便血,伴少气乏力。现症:便血色紫暗,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痔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血证(便血)。中医证型诊断:气虚不摄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劳累后便血,伴少气乏力为主症,辨病为血证之便血。现症见便血色紫暗,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辨证为气虚不摄证。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中医病证鉴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做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治法:益气摄血。方剂名称: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党参3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6g,当归15g,黄芪30g,酸枣仁9g,远志10g,龙眼肉20g,木香9g,阿胶(烊化)10g,地榆15g,槐花15g,仙鹤草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5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56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1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辛辣。1天前出现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伴小腹拘急引痛。现症: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左侧腰腹绞痛难忍。舌红,苔薄黄,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癃闭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淋证。中医证型诊断:石淋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伴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辨病为淋证。现症见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左侧腰腹绞痛难忍。舌红,苔薄黄,脉弦,辨证为石淋证。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中医病证鉴别: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方剂名称:石韦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瞿麦10g,萹蓄10g,通草10g,滑石15g,金钱草15g,海金沙20g,鸡内金10g,石韦20g,穿山甲3g,虎杖15g,王不留行10g,牛膝l10g,青皮10g,乌药10g,沉香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6题:

病例摘要:周某,男,47岁,已婚,工人。2013年4月30日初诊。患者头痛五年,昨日劳累后头痛隐隐,时有昏晕。现症: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真头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血虚头痛。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头痛隐隐,时有昏晕为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血虚头痛。营血不足,不能上荣,络窍失养。中医病证鉴别: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方剂名称:加味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当归15g,生地15g,白芍15g,首乌20g,川芎10g,菊花9g,蔓荆子9g,五味子5g,远志10g,炒枣仁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7题:

病例摘要:姜某,男,46岁,已婚,工人。2015年6月11日初诊。患者1周前曾出差外地,3天前突发高热,次日出现皮肤,目睛发黄。现症:身目俱黄,黄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烦躁抽搐,齿衄,皮肤瘀斑,舌质红绛,苔燥,脉弦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萎黄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黄疸(阳黄)。中医证型诊断:疫毒炽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皮肤,目睛发黄为主症,辨病为黄疸。现症见身目俱黄,黄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烦躁抽搐,齿衄,皮肤瘀斑,舌质红绛,苔燥,脉弦滑数,辨证为疫毒炽盛证。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中医病证鉴别:黄疸与萎黄均可出现身黄,但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剂名称:千金犀角散加味。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水牛角(先煎)30g,黄连30g,栀子30g,大黄(后下)15g,板蓝根15g,生地15g,玄参15g,丹皮15g,茵陈15g,土茯苓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8题:

病例摘要:周某,男,46岁,已婚,农民。2015年8月4日初诊。患者1月前过度劳作后出现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现症:逐渐消瘦,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渴症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上消)。中医证型诊断:肺热津伤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为主症,辨病为消渴。现症见消渴,辨证为肺热津伤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出现口干多饮症状。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剂名称:消渴方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花粉9g,葛根6g,麦冬6g,生地黄6g,藕汁6g,黄连6g,黄芩6g,知母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病例摘要:方某,男,43岁,已婚,工人。2015年9月29日初诊。患者2天前出差,次日出现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干,伴恶风,发热,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脉浮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型诊断:风燥伤肺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干咳,连声作呛为主症,辨病为咳嗽。现症见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干,伴恶风,发热,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脉浮数,辨证为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中医病证鉴别: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见咳、喘并见,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咯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剂名称:桑杏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桑叶10g,薄荷(后下)10g,淡豆豉10g,杏仁6g,前胡10g,牛蒡子10g,南沙参15g,浙贝母10g,天花粉10g,梨皮10g,芦根2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10题:

病例摘要:姜某,男,80岁,已婚,农民。2015年7月28日初诊。患者因病卧床数年。1月前出现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现症:步履全废,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尿,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痹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痿证。中医证型诊断:肝肾亏损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为主症,辨病为痿证。现症见步履全废,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尿,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肝肾亏损证。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中医病证鉴别:区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剂名称:虎潜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虎骨(狗骨代)30g,牛膝15g,熟地20g,龟板(先煎)20g,知母15g,黄柏10g,锁阳10g,当归10g,白芍6g,陈皮6g,干姜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