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指以一次平均数为基础,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将一次平均值与若干先进或落后的数值相加之后,求出的二次平均数。

题目
单选题
(  )是指以一次平均数为基础,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将一次平均值与若干先进或落后的数值相加之后,求出的二次平均数。
A

平均先进值

B

简单算术平均

C

先进平均值

D

加权算术平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简单算术平均法是根据实耗工时的统计数据,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先求出一次平均数,然后再求出二次平均数,经过认真地对比分析和调整后再制定出新的定额,包括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和先进平均值的计算。平均先进值的几种计算方法,都把一次平均数与完成最好的数值,甚至还将落后的数值作为计算二次平均数的基础。而先进平均值是指在一次平均数之外,所有先进数值的二次平均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下列预测方法中,考虑了时间序列全部数据的预测方法是( )。

A.上期销售量法

B.二次移动平均数法

C.一次指数平滑法

D.一次移动平均数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指数平滑法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全部数据,但对近期的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对早期的数据给以递减的权数。

第2题:

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子项数值,则采用的计算方法应该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分母项数值,则直接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子项数值,则须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

第3题:

某商品流通企业某种商品销售量的第20个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数为Mt(1)=32,二次移动平均数为Mt(2)=24,取N=5,用二次移动平均数法预测第25期的销售量( )台。

A.100

B.60

C.120

D.80


正确答案:B
解析:a=2Mt(1)-Mt(2)=2×32-24=40;
  b=(Mt(1)-Mt(2)×2/(N-1)=(32-24)×2/(5-1)=4;
  Y=a+bT=40+4×(25-20)=60台。

第4题:

(  )指数计算方法是将BPI、BCI、和BHI指数相加,取平均数,然后乘以一个固定的换算系数0.988007990得出的。

A.BPI
B.BDI
C.BHI
D.BFI

答案:B
解析:
BDI指数计算方法是将BPI、BCI、和BHI指数相加,取平均数,然后乘以一个固定的换算系数0.988007990得出的。

第5题:

为了消除滞后偏差,可用( )。

A.一次移动平均数法

B.二次移动平均数法

C.一次指数平滑法

D.二次指数平滑法

E.算术平均数法


正确答案:BD

第6题:

平均数时间序列中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7题:

由组距分组资料求出的算术平均数是()。

A、分组平均数

B、定距平均数

C、加权平均数

D、组间平均数


参考答案:C

第8题:

某商品流通企业某种商品销售量的第20个周期的一次移动平均数=96,二次移动平均数=88,取N=5,用二次移动平均数法预测第26周期的销售量为 ( )吨。

A.114

B.120

C.124

D.584


正确答案:C
解析:二次移动平均数法是利用预测目标时间序列的一次移动平均值和二次移动平均值(即以一次移动平均值作为时间序列,再计算第二次的移动平均值,移动期数N不变)的滞后偏差演变规律建立起线性方程进行预测的方法。
  用该法得第26个周期的销售量=114+4×(26-20)=138(吨)。

第9题:

在对经济活动现象分析中有水平度量(平均数)与差异度量(标准差),将两者结合运用体现在( )。

A.用标准差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B.用平均数说明标准差的代表性大小

C.以标准差为基础,用平均数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D.以平均数为基础,用标准差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E.以平均数为基础,用标准差说明研究总体的离散程度


正确答案:ADE

第10题:

(  )指数计算方法是将BPI、BCI、和BHI指数相加,取平均数,然后乘以一个固定的换算系数0.988007990得出的。
A.BPI
B.BDI
C.BHI
D.BFI


答案:B
解析:
在BCI、BPI、BHI基础上产生的BDI取代BFI,成为代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晴雨表。BDI指数计算方法是将BPI、BCI、和BHI指数相加,取平均数,然后乘以一个固定的换算系数0.988007990得出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