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由于更好的培训,工人的生产率提高了。 (1)对劳动的需求会有什么变化? (2)均衡实际工资会有什么变化? (3)对该

题目
问答题
假定由于更好的培训,工人的生产率提高了。 (1)对劳动的需求会有什么变化? (2)均衡实际工资会有什么变化? (3)对该国经济的总就业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利用指数体系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生产工人占全部人数比重变化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绝对值变化的影响,以下算式和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由于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计算期比基期增加=

B.由于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计算期比基期增加=

C.由于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变化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计算期比基期增加=

D.由于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变化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计算期比基期增加=


正确答案:BD

第2题: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悖论”?


答案:
解析:
储蓄和投资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可用图13-3表示。

交点E表示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a变小,意味着图13-3中的储蓄线上移;b变小,意味着图13—3中的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也就是使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件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悖论”。 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构筑理论体系。离开了假设,理论就失去了基础,当然也就不能成立。另外,假设往往是对经济的一种理想化和简化,在此基础上构筑的经济理论当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现实。凯恩斯在简化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前提假设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凯恩斯的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情况提出的,当时工人大量失业、设备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总需求,当然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走出低谷。 在这一理论中包含了一些一般理论的因素,即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了消费的这种作用。从总体上看,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也可以成为主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能力的无限增加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缩小是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中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不能把凯恩斯的这种理论普遍化,这是因为:①凯恩斯所用的是一种短期分析,即假设生产能力、技术条件等都是不变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也是短期的。在长期中,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这样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的增加。②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将之到处照搬,对于总供给不足的国家,这种理论不完全适用。

第3题:

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会有什么变化?其机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次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称之为水利尿。其机理为大量饮清水后会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下降,尿量则显著增加,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第4题: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仅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财富增加;但从整个经济来说,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

第5题:

明暗环境变化时,人眼会有什么感觉?


正确答案: 当人由明亮的环境忽然进入境环境时,开始眼前一片漆黑,看不清四周的物体,经过好几分钟才慢慢适应过来。这一方面是放大瞳孔,增加进入眼睛的光辐射,另一方面眼睛的杆状细胞恢复性发挥感光功能。而完全适应暗环境大约需要30-40min。若由暗环境进入亮环境,开始有刺眼的不舒服的感觉,但很快就适应了,并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如果在明暗环境之间有过度区,眼睛就会舒服很多。如在博物馆,当参观者从明亮的室外或门厅很快进入照度较低的展厅时,参观者的眼睛则非常不舒服,设计较好的博物馆在展厅的出入口设置了光环境过渡区,使观众的眼睛能较好地适应明暗场景的变化。

第6题:

假定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现在由于某种原因,商品‘Y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察: (1)X的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
解析:
(1)如果x商品的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其价格将下降,供给量将增加,按一般均衡分析,x商品的价格下降,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上升,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假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生产x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和数量的上升。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 (3)由于(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商品x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商品x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

第7题:

找出以下情况的总供给曲线: (1)生产函数为Q=3NK,劳动需求为Nd=10-2W/P,劳动供给为Ns=4W/P,经济的资本存量固定于K=4的水平。 (2)上题中所得到的总供给曲线所代表是哪种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 (3)如果名义工资固定在3,那么(1)和(2)的答案会有什么变化?

(1)经济的资本存量固定于4,则,根据,得到,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都可以自由调整使实际工资不变,因此总供给为固定值80,总供给曲线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上题中得到的总供给曲线是古典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
(3)如果货币工资固定在3,只有当价格为P=1.8(根据得到)时,总供给才能达到80。这时情况与(1)中的情况不同,因为这时的总供给曲线会随价格变动而变化,不再为固定值。与(2)得到的古典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不同,这时的总供给曲线为货币工资刚性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8题:

如果美联储开始大量印发美元,1美元所能购买的日元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1美元所能购买的日元数量会减少。


第9题:

当下述情况发生时,X商品的均衡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1)生产该商品的原材料涨价。 (2)进口税下降。 (3)人们收入普遍上升。 (4)生产该商品的工人工资上升。 (5)政府对该商品征收销售税。


正确答案:(1)生产该商品的原材料涨价。上涨
(2)进口税下降。下降
(3)人们收入普遍上升。上涨
(4)生产该商品的工人工资上升。上涨
(5)政府对该商品征收销售税。上涨

第10题:

制造业劳动市场的这些变化对服务业工人市场的劳动供给会有什么影响?这个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工资与就业会有什么变动?


正确答案: 那些在有工会的劳动力市场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来到了没有工会的市场,导致劳动力供应曲线右移。使劳动力雇用数量增加而工资降低。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