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较之传统流通,有()方面的理念创新。

题目
多选题
现代流通较之传统流通,有()方面的理念创新。
A

流通合理化

B

流通系统化

C

流通专业化

D

流通信息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流通创新动力模式


参考答案:

流通各要素在流通创新动力要素的推动下相互作用的形式。两种类型:技术推动模式、市场拉动模式。 
(1)技术推动模式:技术的变革带来流通力的增强,从而导致更高层次的需求; 
(2)市场拉动模式:市场的升级引起流通力的不适,从而催生了技术的变革。


第2题:

流通创新中()创新是所有创新中占首要地位。

A流通观念创新

B流通制度创新

C流通技术创新

D流通组织创新


A

第3题:

简述流通创新有哪几种方式?


参考答案:

流通创新有四种模式即渐进式创新
填空式创新
组合式创新
独创式创新


第4题:

商业承兑票据较之银行承兑票据具有更好的流通性。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流通创新有四种模式,即渐进式创新、填空式创新、组合式创新和()。


正确答案:独创式创新

第6题:

现代流通条件下商品流通资金的作用


参考答案:

(1)调整结构、配置资源
(2)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3)规避风险、提高效率


第7题:

现代商品流通既包括货币流通(),又包括实物流通(),同时还包括信息流通()


正确答案:商流;物流;信息流

第8题:

流通创新中()创新是所有创新中占首要地位。

A.流通观念创新

B.流通制度创新

C.流通技术创新

D.流通组织创新


参考答案:A

第9题:

试述传统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理论及现代货币数量论在货币流通速度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原因及影响。


正确答案: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国货币流通速度受社会惯例,个人习惯及技术发展的影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凯恩斯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受利率变动影响的变数,由于利率不断变动,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而弗里德曼则认为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既不是一个常数,也不是一个变数,而是一个受多种变量影响的稳定的函数。由于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受人们的恒久性收入的影响,因此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基本稳定的。
但是,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却不断下降。从统计上看,我国的货币收入流通速度(GDP/M2)从1994年的1.00下降到2003年的0.54(我国M2/GDP之比为全球最高,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到全球最低的水平)。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下降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关注,由此产生了许多假说,这些假说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有:
(1)“价格指数偏低假说”
(2)传统的“被迫储蓄假说”认为由于中国存在着产品供给不足或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金融资产的缺乏,因而人们只好持有较多的货币(即被迫储蓄),结果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3)“地下经济假说”,认为大量的货币被地下经济(包括地下金融)吸收了,因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4)“货币化”假说是影响最大的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中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的制度变革,工业部门的制度变迁,金融改革及金融创新、证券市场的发展,价格改革、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自由市场的产生及土地的市场化等)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货币这个交易媒介(即通过市场)来流动和配置,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这个交易媒介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人民币)逐步成为真正的交易媒介、计价或核算单位及价值贮藏手段,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使市场不断扩张,因此,这就自然产生了超额的货币需求。这种超额的货币需求正好吸收了超额供应的货币,使得中国超额供应的货币没有被物价上涨所吸收,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货币化,并促使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5)“人民币区域化假说”即一部分人民币流入周边国家或地区成为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硬通货”。
(6)传统的“被迫储蓄假说”认为大量储蓄(主要是个人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
(7)“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假说”。
(8)“消费不足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中国的消费需求不足,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总需求的扩大,而是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影响:
(1)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
(2)给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带来难题或挑战。
(3)将有可能给中国的国际收支及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

第10题:

流通创新最根本的是()。

  • A、流通观念创新
  • B、流通制度创新
  • C、流通技术创新
  • D、流通组织创新
  • E、流通运动方式的创新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