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金融监管的目的与范围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金融监管的目的与范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金融安全:金融监管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金融业的安全,保持金融市场运行的稳健;
2、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对金融市场实行监管的终极目的是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金融市场是一个信用市场,如果公众存款人和大众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就会远离金融市场,而离开公众的支持,金融市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促使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文件受控的目的和范围?


正确答案: 目的:对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工作场所使用的文件和资料为有效版本。
范围: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包括适当的外来文件和资料。

第2题:

简述金融监管的一般根源与特殊原因。


正确答案: 政府对金融部门实施监管的直接原因是市场失灵,即金融体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和外部负效应,需由政府监管加以弥补或纠正。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对金融部门的管制相对于其它部门通常更为严格,其特殊根源在于:
(1)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关键地位
(2)金融体系具有内在脆弱性
一是传统信贷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
二是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性;
三是金融体系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

第3题:

简述肌力评定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参考答案:(1)评定目的:①判断有无肌力低下情况及其范围和程度;②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可能原因;③提供制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的依据;④检验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2)应用范围:①肌肉骨骼系统疾患;②神经系统疾患;③其他系统、器官疾患;④健身水平。

第4题:

简述金融监管的成本构成。


正确答案: (1)执法成本(2)守法成本(3)金融监管的道德风险(4)监管失灵成本

第5题:

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正确答案: (1)金融监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金融监管的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际应该是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具体监管目标各国有差异。
(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依法监管原则.“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3)金融监管的内容包括: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第6题:

简述金融监管的目的与范围


正确答案:1、金融安全:金融监管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金融业的安全,保持金融市场运行的稳健;
2、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对金融市场实行监管的终极目的是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金融市场是一个信用市场,如果公众存款人和大众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就会远离金融市场,而离开公众的支持,金融市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促使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第7题:

简述金融监管竞争含义。


正确答案: 它是在一个存在金融监管差异的国际市场中,有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所谓的监管竞争,是指各国监管者之间为了吸引金融资源而进行的放松管制的竞争。监管竞争有可能影响监管的有效性。监管竞争也有其正面效应,那就是导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监管趋于同一水平。

第8题:

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体现了金融监管的( )原则。

A.依法监管
B.综合性监管
C.社会经济效益
D.安全稳健与风险预防

答案:C
解析:
社会经济效益原则,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

第9题:

简述金融监管的原则。


正确答案: (1)依法管理原则;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监管相结合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

第10题:

简述金融监管的失灵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监管人员的经济人特性。监管人员自身也是经济人,其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存在一定程度不一致,其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很容易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俘获”,从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2)监管抑制。政府严格、广泛的金融监管束缚了金融机构的活力,使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效率下降,压制了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最终背离了金融监管的效果与目的。金融监管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其实际效果也受到政府在解决金融领域市场不完全性问题上的能力限制,即政府在金融监管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市场机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现象,而且可能更加严重。
(3)金融监管机关作为监管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者,不像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因面临同业的激烈竞争而致力于不断提高其经营效率。
(4)金融监管部门事先确定资本充足的具体权重并制订具体规模是错误的,这种做法只能使监管规则越来越复杂,从而造成高昂的监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