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观点。

题目
问答题
试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并对两者加以比较和评述。


答案:
解析:
(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他能生利但不易变现的资产这样一种心理倾向。这种流动性偏好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主要有三个,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又可分为个人交易动机与企业的营业动机。个人和企业为了满足日常支付和交易需要,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一般来说,满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并与收入多少成正比,所以可将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看作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2)预防动机。为提防不虞之支出或抓住未能预见的有利进货时机,人们必须在持有交易所需货币之外,再保留一定的货币余额,这就是所谓的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由于这部分货币主要也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所以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而不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水平成负相关,而与预期利率升降成正相关。现实利率水平高或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下降,则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减少;现实利率水平低或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上升,则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 基于以上三种动机的货币总需求为L=L1(y)+L2(r),其中,L1,为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2为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y为收入,r为利率。这就是凯恩斯通过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进行分析而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其图形如图17-5所示。

在图17-5中,L1,与利率无关,故为一条垂线,即对利率完全无弹性;L2为利率的减函数,故从左至右向下倾斜。将L1与L2相叠加,便得出货币总需求曲线,如图17-6所示。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说研究的是影响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因素。 1)总财富。弗里德曼把货币看作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限制。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由于总财富难以直接计算,因此,他提出用“恒常收入”这一概念来代替财富。所谓“恒常收入”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期内所能取得的平均收入,它区别于带有偶然性的即时性收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收入。 2)财富构成。财富构成指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即人的生产能力,又叫人力资本。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指生产资料及其他物质财富。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会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交易等需要。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在就业困难时,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较大,所需持有的货币也较多。 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人们持有多少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与其他资产收益大小的比较。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益,其他资产收益率提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反之则相反。 4)价格水平。因为弗里德曼所讨论的货币需求,是对支配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余额的需求,而不是对名义余额的需求。弗里德曼认为,这是新、旧货币数量说的基本特征。

(3)二者的比较。①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方面,两者观点不同。凯恩斯理论的观点是,主要因素是利率的变化,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利率经常变动,货币需求量是不稳定的。而弗里德曼的理论以为,利率的影响很小;恒久收入的影响大,恒久收入的稳定决定货币需求的稳定。②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方面,两者观点不同。凯恩斯理论的观点是,货币供给量影响国民收入,但它是通过利率作用来影响的,因而是间接的。而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从长期看,货币供给量不影响国民收入;从短期看,利率影响甚微,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③对政策的选择方面,两者观点不同。凯恩斯理论的观点是,重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而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淡化财政政策,重视货币政策,主张“规则”的货币政策。

第2题:

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治理通货膨胀的主张上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1)货币主义学派认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不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导致了通货膨胀预期提高、总供给曲线左移、菲利普斯曲线右移。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对付滞胀的根本措施在于,政府必须首先停止扩张性的总体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当的增长率上,即采取所谓的单一规则政策,以避免货币供给的波动对经济和预期的干扰。货币主义学派强调,在已发生滞胀的情况下,只有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才能使物价稳定,总体经济和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尽管货币供应量的降低在短期内会引起失业增加、经济衰退加重,但付出这一代价将换来通货膨胀预期的下降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回落,并最终根除滞胀。
(2)凯恩斯学派认为,总供给减少是导致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总供给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影响供给的一些重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如战争、石油或重要原材料短缺、主要农作物欠收、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因而造成了总供给减少并引起通货膨胀。
凯恩斯学派认为,治理经济滞胀必须从增加供给着手。凯恩斯学派提出的对策主要包括政府减少失业津贴的支付、改善劳动条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税收结构等,其目的是降低自然失业率,使总体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

第3题:

按照()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

C.供应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参考答案:D

第4题:

认为通货紧缩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的观点。

  • A、凯恩斯主义
  • B、后凯恩斯学派
  • C、货币主义学派
  • D、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C

第5题:

“滞胀”理论不符合()的观点

  • A、货币主义
  • B、凯恩斯主义
  • C、理性预期学派
  • D、供应学派

正确答案:B

第6题:

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社会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持这种观点的是()。

  • A、凯恩斯主义
  • B、后凯恩斯学派
  • C、货币主义学派
  • D、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A

第7题:

按照()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 A、凯恩斯主义
  • B、货币主义
  • C、供应学派
  • D、理性预期学派

正确答案:D

第8题:

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并断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的是( )。

A.凯恩斯主义

B.后凯恩斯学派

C.货币主义学派

D.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C
解析: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是导致总需求过剩的根本原因,因此断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第9题:

试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观点。


正确答案: (1)货币主义从货币数量说和自然率出发,认为虽然是随机地变动,但是经济本身具有长期均衡的趋势。凯恩斯主义从市场非出清,价格工资刚性假设出发,认为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是必然的。
(2)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态度,货币主义认为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理性预期学派把理性预期概念和自然失业率结合起来,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论在短期或在长期均不存在,这样政府采取的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机抉择的政策就是无效的。凯恩斯主义却认为有效。
(3)政策主张的不同。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而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理性预期学派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凯恩斯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完全相反。
(4)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对实际经济没有影响。凯恩斯主义则没有这种观点。

第10题:

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生产和流通领域,是()的观点。

  • A、凯恩斯主义
  • B、后凯恩斯学派
  • C、货币主义学派
  • D、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D